谭耀明:《寻找小糖人》:城市寂寥,我心自由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07-14 08:26

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

纪录片《寻找小糖人》自2012年上映后便取得巨大反响,其以独特的叙事策略、到位的视听语言和丰富的现实意义与启示在纪录片界拥有一定影响力。中利用多种视听语言对于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刻画和对于各种相关意象的描述引人深思。导演脱离纪录片一贯叙事风格,以“卖关子”的叙事手法赋予了该片较高的戏剧性,制定了该片独有的叙事策略。其使用的视听语言类别包括了构图、摄影机运动方式、景别和音乐,而摄影机运动方式分为摇镜头和移镜头两种。景别则分为近景、中景、远景三种。该片带给观众的现实意义及启示则为引发其对底特律萧条的思考,以及教导人们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步伐,以便灵魂自由,内心充实。

节。

关键词:寻找小糖人;罗德里格斯;叙事策略;视听语言;现实意义

1

绪论

《寻找小糖人》为瑞典导演马利克·本德杰鲁所执导、制片、编剧和剪辑的一部纪录片。其于2012年首映,并于次年在第66届英国电影学院奖中获得最佳纪录片奖,并在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上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故事主角为美国音乐人西斯托·罗德里格斯,故事围绕着对他的找寻展开。他的专辑于1970年和1971年发行后,在美国的销量成绩惨淡,但在南非格外畅销。坊间一直流传着他在发行第二张专辑后便自杀身亡的谣言,大部分人甚至信以为真。1990年代,两名南非开普敦的歌迷开启了探索这一谣言的真实性的征程,最终发现罗德里格斯还活着。

笔者认为罗德里格斯本身的故事极具戏剧性,而《寻找小糖人》导演以“卖关子”为思路,进行情节安排,制定了属于该片的叙事策略,使戏剧性不仅体现在罗德里格斯的一生上,也延伸到了影片本身。同时,其通过各种视听语言对影片的主旨和情绪进行了更精准全面的传达,为现世予以现实意义与启示。笔者认为说明该片的叙事策略和视听语言对于发掘纪录片内容更有效的表达方式具正面意义,对于该片现实意义与启示的叙述也对于揭示该片成功的原因起积极作用。本文对《寻找小糖人》的叙事策略、视听语言、现实意义与启示展开分析。

2

叙事策略

首先,导演选题巧妙。被导演选为故事主角的是美国歌手西斯托·罗德里格斯。其音乐在自己的祖国——美国默默无闻,却在南非十分流行且极具影响力。相传他在1971年出了第二张专辑后在台上自焚,却在1990年代被发现仍活着,并在1998年继续活跃于乐坛上。其波折重重的一生及其“死后复活”的事迹为其增添了浓厚的传奇色彩,本身就具有高度戏剧性。由于精彩的故事对于观众而言本就较具吸引力,因此罗德里格斯的人生非常适合被拍成影片。

然而,更巧妙的不仅于此,还有导演对于悬念的设计和情节的安排。导演大可直接指出受访者对主角生死的猜测是错误的,随后播出其多年后再次公开亮相并在台上演出的视频,这个跌宕起伏的故事也无疑是精彩的。但这一精彩仅属于主角的人生本身,而非影片情节。虽然主角的人生精彩,但若将其照搬到银幕上,影片的情节则会沦为平铺直叙。导演便是捕捉到主角一生中出现的最大转折——被人误以为在台上自焚这一点,并放大了这一转折。但他也不是“流水账式”地展开叙述,而是起初先“误导”观众,透过旁白、访谈等形式灌输观众主角确实已经自杀身亡,后来通过粉丝的视角带着观众去寻找事情真相,展现主角还活着的可能,制造悬念,最后将观众引归正轨,告诉观众主角依然存活。他通过文本和影像的重组将主角人生的转折变为影片情节本身的转折,给观众带来更大的震撼,并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主角与当时社会之间的关系和粉丝们寻找真相的心路历程。

纪录片创作以选择与处理已有素材和进行采访为主,导演的主观意识也在这一点上得以体现。但该片除了对历史素材进行二次处理,还拍摄了与该片内容相关的人和景物,甚至制作了动画,以便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影片内容,也更易掌握影片主旨。譬如,片中插入动画版的罗德里格斯看似漫无目的地在街上行走的画面,在画面来到尾声时播放了一段画外音,音频里调酒师丹·迪马乔说道:“罗德里格斯是这座城市的游魂”。此前出现的影像成为了这句话形象的表现,使观众仿佛置身于罗德里格斯当时身处的四下无人的环境,更深切地感受到底特律的寂寥和罗德里格斯的孤独及其被旁人误以为是到处流浪的生活状态,对该话有更具象的认知。

与一些其他的纪录片有异,该片的访谈均在创作期间拍摄,而非已有素材的结合。受访的音乐人简介也列明了他们曾经的合作对象,当中不乏国际顶级音乐人,其中包括马文·盖伊、至上女声组合等。当曾与这些名字响当当的歌手合作的音乐人对罗德里格斯予以极高的评价时,观众们便能更深刻地见识其能力之强。通过各种正面和侧面描写罗德里格斯的崇高地位的话语,观众,尤其是年轻或不认识罗德里格斯的观众更能了解其在当时听众心目中的形象以及两位粉丝极力寻找真相的原因。

3

视听语言

3.1 构图

导演在由自己拍摄的画面构图上下了工夫。但在就此展开说明前,笔者想先简述导演对于部分影片相关工作人员的职称和姓名的位置安排及其背后意义。一般上,职称和姓名都会在影片名称出现前罗列完毕,或在影片名称出现后陆续出现。但该片导演运用了巧思,把“原创歌曲”的字眼和罗德里格斯的名字放在影片在片名出现后,故事述说开始前,并将歌手家乡底特律的全景(图3.1)作为“原创歌曲 罗德里格斯”出现时的背景,提醒观众此片故事围绕着罗德里格斯这一主角展开叙述,也让观众对于歌手家乡有一定的视觉概念。

事实上,这一背景在这两行字出现时便已存在。井字构图法在背景中“MUSIC HALL”两行字所处的位置得以体现。若将屏幕横竖分为三等份,屏幕就会形成一个井字格。横线和直线相交的四个区域就是安排主体位置的最佳地方,“MUSIC HALL”正处于在四个交叉点中右下方的一点。无论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之举,这几个大字成为了画面主体,使观众将焦点放在它身上。对于“MUSIC HALL”的重点展示已然暗示着影片及其主角与音乐不可分割的关系,而随后“原创歌曲 罗德里格斯”的缓缓浮现更是让观众直接将主角与音乐联想到一起,侧面展示这座城市孕育了许多国际传奇音乐家,亦使观众思考这一点与主角命运之间的关系。

许多视听语言都无法单独存在于画面中,构图自然不例外。一帧画面一般由多个视听语言结合而成。以图3.1为例,共同组成它的还包括了长镜头和音乐。长达约十秒的长镜头配合着气势磅礴的音乐,营造并烘托庄严肃穆的氛围,同时确保观众知道该片原创歌曲皆为罗德里格斯之作。

图3.1 底特律全景(本文所有图片来自互联网)

3.2 摄影机运动方式

摄影机的运动方式影响着画面的呈现效果,不同的镜头有着不同的情绪表达。导演在该片中使用了大量的摇镜头和移镜头,以下就此进行阐述。

导演使用摇镜头来拍摄底特律(图3.2)和开普敦(图3.3),并在它们个别出现时分别放入相对应的画面。对这两个地点的拍摄分别使用了横摇镜头和竖摇镜头,两者皆固定摄像机机位,前者机身从左往右移动,后者机身从下往上移动。这让观众能快速领略底特律和开普敦两个这个故事发展的主要环境的面貌,并引发观众对当地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思考。

图3.2 底特律全景

图3.3 开普敦全景

移镜头指摄像机机身方向不变,机位移动的拍摄方法。导演让机位从右向左移动,通过横移镜头描绘了底特律的萧索和罗德里格斯“孤身走我路”的态度(图3.4),将调酒师丹·迪马乔的那句“罗德里格斯是这座城市的游魂”化为影像呈现在了观众眼前。罗德里格斯首张专辑《冷事实》的制作人丹尼斯·科菲对底特律也在访谈中提到了底特律长期不景气的经济情况。导演将机位从下方移至上方,以竖移镜头拍摄出底特律的稀少人烟(图3.5),并以其作为科菲说话时展示的画面。纵然可能无法完全重现罗德里格斯所处年代的底特律,但导演镜头下的底特律恰恰与科菲的描述相契合。两种镜头皆以声为主、画为辅地展现了这座城市的不堪,弥补了观众尝试想象话语所表述的画面时可能出现的空白,对于观众而言具一定的指导性,让观众通过影像更直观地了解该地经济低迷的情况,达到良好的视听效果。

图3.4 罗德里格斯走在底特律街上

图3.5 底特律街道全景

3.3 景别

景别,意即被拍摄体在画面中呈现的大小。虽然纪录片在刻板印象中画面的变化不大、不多,但该片通过景别的多样化否定了这一点。导演通过对被拍摄体大小的改变来使观众的观感多元化,并不时增强主体在画面中的重要性。以景别进行分类,片中画面主要分为近景、中景和全景。

导演用近景表现苏塞克斯唱片公司前老板克拉伦斯·艾旺特因觉得查证罗德里格斯在南非是否真的如此畅销一事毫无必要而感到的不悦(图3.6),使观众清楚地看到其面部表情,并更好地理解其当下心情。

图3.6苏塞克斯唱片公司前老板克拉伦斯·艾旺特在访谈中感到不悦

导演运用了中景来拍摄唱片店业主斯蒂芬·萨格曼对《Can’t Get Away》的歌词进行诠释(图3.7),让观众深切感受其对于罗德里格斯的严谨态度及对音乐的热忱。

图3.7 唱片店业主斯蒂芬·萨格曼诠释《Can’t Get Away》歌词

对于底特律城市风貌的描写,导演大多使用全景(如图3.8),使底特律散发的悲凉气息在镜头下一览无遗。

图3.8 底特律全景

3.4 音乐

音乐在纪录片中能达到渲染情绪的效果,牵动观众情绪起伏,加强影像和话语的力度,使其更深地烙印在观众的脑海中。音乐在该片中的作用不单单是这样,还包括了推动情节发展,甚至包含了对于情节的预言,成为说故事的辅助工具之一。由于原创歌曲皆为罗德里格斯所作,观众容易在其原创音乐响起时就情节与音乐之间的关系展开联想。以下就人们以为罗德里格斯已亡、寻找真相的歌迷发现罗德里格斯仍活着和罗德里格斯重新出现三个时期各具一个例子并讲述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片头播放了《小糖人》,其歌名是片名《寻找小糖人》的来源,两者相呼应。小糖人暗喻着贩毒者,银魔法船、跳线、可乐和亲爱的玛丽珍则暗指毒品。因此,首句“小糖人,把我带走”不禁让观众以为罗德里格斯需要靠毒品解脱,引导观众相信他的自杀事件属实。

音乐记者克雷格·巴塞洛缪-史其顿和萨格曼发现罗德里格斯还存活后,片中播放了《我想你》。“唤起了你还在这里时的回忆”的“你”虽然在歌中指的是爱人,但也会让观众不禁将之与罗德里格斯的歌迷们一直以来对它的喜爱和思念产生联想,该句也预示了罗德里格斯不久后的重现。

再次出现的罗德里格斯在街头走着的同时,影片播放着《街头男孩》,首句“街头男孩,你在外面太长时间了”与他暌违多年后回到公众视野一事契合。拍摄此场景使用的镜头与上述卡通版罗德里格斯走在街上的一样,皆为横移镜头。“街头男孩,你终将孤单”也仿佛预言他这些年来的生活方式不曾改变,仍然独来独往。

4

现实意义与启示

虽然该片讲述的年代为19世纪60年代下半叶至20世纪末,但对于当今社会而言仍具现实意义,也能给人们带来启示。福柯说:“重要的不是故事讲述的年代而是讲述故事的年代。”拍摄真实存在的地点时,观众容易与当地现况产生联想,甚至对片中呈现的景象产生共鸣。拍摄各种展现昔日底特律的萧瑟的画面,会让人们联想到今日的底特律。事实是,今天的底特律荒凉依旧,科菲也直言底特律仍然是个令人难以居住的地方。观众与影片之间能有效地产生共鸣,因为片中呈现的是客观事实,文本也充分地反映现实情况,符合观众的基本认知与期待。导演在此处插入了当今底特律的影像。这能让观众将之联系到上个世纪70年代的底特律,实现双重时空的连接,让观众因为当地情况无异而较容易理解当时人们的处境并与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的同时,也让观众因情况从未改善而发出感叹,故有利于情绪的渲染。对于当地过往情况的刻画也能提高观众对于该片的兴趣,因为这在某种意义上为他们提供了一种线索。他们能通过该片追溯到1970年代,试图找寻今天底特律经济萧条与当时社会之间的关系,并了解其真正原因。虽然在数字社会的今天,网上的海量信息足以让他们去就这一点展开探索,但人们一般上不会主动研究的想法或将之付诸行动的动力。人们都是视觉动物,眼睛为大脑提供的信息占据了绝大部分。当我们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观影时,干扰因素较少,相关信息较容易被吸收,人们也较能围绕之展开联想。因此,该片有关底特律萧条的画面可谓给予了人们就这一主题进行思考的契机。

失败是没有时代性的,任何人皆有可能在任何时候遭遇失败。在这一层意义上,罗德里格斯与普通人无异。但在失败以前,罗德里格斯在音乐上的成就却是很多人穷极一生都无法企及的高度。以6张专辑销量的差绩在乐坛上失利后,他被唱片公司解雇,并成为了一名拆迁与生产线工人,直到1998年复出。兴许在一些人眼里,他的作为是懦弱且违背初衷的。但对笔者而言,他是在每一个时期做最适合他的事,并不为这些决定感到后悔。罗德里格斯被唱片公司解雇后,他选择了进入拆迁与生产线行业,笔者认为与当时的经济景象有关。罗德里格斯出道后的几年间,底特律暴动和石油危机分别在1967年和1970年代发生了。底特律因而陷入漫长的萧条期。此前的唱片销售量如此之低,加上持续不佳的经济情况,想在乐坛东山再起实属难事。有鉴于此,退出乐坛并从事其他行业也许是最明智的决定。当记者访问他先前会否因知道自己是巨星而感到开心时,他表示自己不知道如何回应,而当被问到是否享受从事拆迁与生产线行业时,他说自己是享受的。这四句问答侧面反映出罗德里格斯是个珍惜并享受当下的人,并且不会因为发现自己曾是巨星而对先前的决定后悔,也不会去对自己对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所可能产生的想法进行过多的猜测。复出后,罗德里格斯在台上感谢粉丝,并说“谢谢你们让我活着”。其对每一种生活状态都抱持着的勤恳和感恩的态度从他的各种事迹中清晰可见。影片常展示他在各种不同的地方独自行走,反映其独来独往的生活方式。虽此,但罗德里格斯一直按照属于自己的步伐稳定前行,是个自由的灵魂。如果人们也能找到令自己感到舒适的生活方式和节奏,无论环境如何,都能享受心灵上的自由。

5

结语

记录乃纪录片之基本功能,而如何去记录则是所有纪录片导演需要思考的问题。对于已有影像的选择和处理以及对新影像的创造成为了反映导演智慧的重要因素。《寻找小糖人》导演有异于其他纪录片的导演较为平白的叙述方式,对影像进行有机结合与重组,并缔造了影片的戏剧性和趣味性,缩小了观众与影片之间的距离。这使影片角色不仅仅停留于银幕上,更走进了观众的世界。片中传递的情感也能直抵观众心灵,与观众的心合一。这一切使《寻找小糖人》在纪录片这片大花圃中成为了十分鲜艳夺目的一朵。该片纵然以颇大篇幅描绘底特律的孤寂,却也映射了罗德里格斯在孤独的城市中因忠于自我而感到的充实,告诉了我们在不可改变环境的情况下,应调整自己的内心,并忠于之,选择自己最舒服的生活方式,用心感受生活,时刻拥抱世界。

参考文献

[1]Film in 2013[EB/OL].BAFTA,[2022-06-14].

[2]THE 85TH ACADEMY AWARDS | 2013[EB/OL].OSCARS,[2022-06-14]. https://www.oscars.org/oscars/ceremonies/2013.

[3]齐峥峥.漾开的传奇与感动——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寻找小糖人》述评[J].电影评介,2013(Z2):25-26.

[4]陆绍阳.视听语言(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戴锦华.红旗谱:一座意识形态的浮桥[J].当代电影,1990(3):26.

(本文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必修课《专题片及纪录片创作》2022年度期末作业,获得“新青年电影夜航船2022年优秀影视评论”)

新青年电影夜航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