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总结了陈宗年60条商业思考,这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他为什么能带领海康威视(002415)成为市值超过 3000 亿人民币的“全球安防之王”。?????????
田姗姗 | 作者
刘学辉 | 编辑
砺石商业评论 | 出品
“全球安防看中国,中国安防看杭州,杭州安防看海康”,在安防市场流行的这一句话,足以说明海康威视在该领域的地位,堪称“安防领域的华为”。
而22年前刚成立时,海康威视还只是一家仅有28人创业团队的普通音视频压缩板卡公司,正发愁如何活下去。
一个“后来者”成为全球安防老大,而且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一。
根据全球知名科技杂志A&S《安全自动化》发布的2022年度“全球安防50强”榜单,有16家中国企业上榜,前10强中有4家中国企业。其中,海康威视是自2016年以来连续7次居于榜首。2021年,海康威视的营收达到101亿美元,是唯一一家销售额超过百亿美元的安防企业,比第二名大华股份(002236)(营收均突破30亿美元)的三倍还多。
目前,海康威视已经发展为一家有52000多名员工的企业,为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在G20杭州峰会、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APEC会议、北京大兴机场、港珠澳大桥等重大项目中,海康威视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了安防领域,海康威视还在智能物联领域耕耘十多年,早已实现战略转型。2021年,海康威视将自己现有业务领域定位为“智能物联AIoT”,致力于将物联感知、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服务于千行百业。
根据2023年4月发布的2022年财报,海康威视的营收达到831.66亿元,比上年同期的814.2亿元,增长2.1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8.37亿元,比上年同期的168亿元下降23.59%。
自2010年5月在深交所上市以来,海康威视的总市值为3169亿元(截至2023年6月26日),虽然相比其巅峰时的5767亿元市值,已经蒸发 近2600多亿元,但依然稳坐全球安防老大的位置。
为什么一个后来者能连续多年稳坐全球安防老大的位置?
安防视频监控行业发端于美国,而且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市场规模庞大的成熟行业。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全球安防视频监控设备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168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220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6.97%。
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的一句话,道出了公司能“后来者居上”的一个成功经验。他说,“创业的发展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同时也要抓住好时机”。
1
天时:技术和市场双重的时机
海康威视成立于2001年,其成立的历史渊源要追溯到1980年代后期。
1986年,陈宗年从武汉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毕业。毕业后他进入位于杭州的中电集团第52研究所,一家军民结合的国家一类研究所。当时全国正在开展体制改革,主要从事技术开发的科研机构需要自力更生。52所也开始尝试创办企业制的科技公司,将科研成果市场化。
1990年,陈宗年被分到了52所旗下一家自负盈亏的公司,跟他一起分配的还有他的校友,胡扬忠。1990年代初,春兰集团公司还跟52所合作研发生产空调,一个做主机,一个做控制器。52所的单片机技术用到春兰的空调里。因此,52所摸索出了一条和企业展开合作的道路,这也为陈宗年和胡扬忠两人依托52所创业,创立海康威视奠定了基础。
1999年,52所研制的数字音视频监控系统,是当时最先进的技术之一。2001年,陈宗年和胡扬忠决定创业,进入安防行业。
这一年,全球发生了两件大事:美国“911事件”,中国加入WTO。美国的“911事件”让全球安防意识空前觉醒,国际上对视频监控行业正式放开,安防产业开始爆发。中国加入WTO,带来了更多国际市场接轨的商业机会。
一家技术型公司成立发展需要两样东西,一是技术,二是资金。陈宗年和胡扬忠都是理工科出身,在中电科的52所工作十多年,在技术上有足够的储备。但难就难在创业资金上。两人又拉来另一位校友兼投资人龚虹嘉,一起创业。至此,海康威视的“三剑客”齐了。
2001年11月10日,海康威视正式注册成立,陈宗年任董事长、胡扬忠任总经理,创始员工28人。在公司股权方面,中电科旗下的海康信息出资255万元,持股51%,为第一大股东;龚虹嘉出资245万元,持股49%,为公司第二大股东。作为董事长的陈宗年当时并没有持有股份。
技术出身的陈宗年一开始就为海康威视确立了走“技术创新”的路径。
2001-2002年正值视频监控技术的范式转变,视频压缩板卡从“MPEG1”向“MPEG4”的技术升级,以及视频监控储存产品从VCR(盒式磁带录像机)向DVR(硬盘录像机)转变的技术机遇。这是视频监控技术的“数字化”阶段。
陈宗年抓住了这次技术升级的机会。
2002年,海康威视推出了性价比高的MPEG4标准视频压缩板卡,以及DVR(硬盘录像机)。在成本相差不多的情况下,海康威视的产品具有很好的产品性能。很快,海康威视就在中国压缩板卡和DVR市场占据了60%的份额。
2003年,海康威视又推出基于H.264标准的H系列压缩板卡,成为国内首家推出该系列产品的公司。连海康威视成立之初的模仿学习对象——以色列OPTIBASE公司都派了人到杭州考察。他们对中国公司能做出这样优秀的基于H.264技术的压缩板卡表示震惊。2003年,海康威视销售额已经达到1.6亿元,高端主流压缩板卡的市场份额高达80%。
2004年,海康威视率先全球将H.264算法引入视频监控行业,推出基于H.264算法的嵌入式硬盘录像机(EDVR)。一年后,海康威视在硬盘录像机领域的市场份额占全国第一。
2003年国家启动“金盾”工程,2005年国家启动“3111”工程,2007年国家启动“天网”工程,这一系列政策推动了中国安防市场规模的暴涨。有数据显示,由于政府对安防产品的大力投入,中国的恶性案件数量相较十年前下降了超过80%。中国安防行业迎来十多年的发展黄金期。
*发展历程
陈宗年抓住了这次中国安防市场暴涨的机会,不再局限于视频监控存储产品业务,向前端监控摄像机、摄像头领域发展。然而,视频监控前端设备的许多核心技术被国外所掌握,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可以说是空白。
技术出身的陈宗年认为,这是一次追赶的机会,开始加大投入自主研发前端摄像产品。他始终认为,“高科技产品要与对手进行长期竞争,必须掌握核心技术”。
2006年底、2007年初,海康威视推出了自主研发的摄像机产品,后来成为视频监控产品全链条的供应商。
之后4年,随着中国安防市场的增长,海康威视也一跃成为国内安防第一企业。海康威视的产品开始进入银行ATM取款机摄像头等金融场景,以及交通主干道“电子警察”等政务领域,并且蔓延至许多的生活消费场景——机场、加油站、超市等各类场所也开始使用监控设备。在国内交通领域中,抓拍机超过50%的产品是由海康威视提供。
在多个中国举办的国际大项目中,比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国庆60周年大阅兵、G20杭州峰会、北京大兴机场、港珠澳大桥等重大项目中,海康威视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8年,海康威视的第一大股东海康信息,将股权转让给母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2研究所”,这增加了海康威视的国企控股色彩。
2010年,海康威视成为国内安防龙头。2010年5月28日,海康威视在深圳交易所创业板上市,总市值409.7亿元。
上市之后的10年,是海康威视发展的第二个黄金十年,很快就成为全球安防老大。自2011年,海康威视连续10年在全球视频监控领域的市占率第一,2021年的全球市占率近30%。
一个重要原因是,陈宗年带领海康威视再次抓住了中国市场的时机。2011年之后,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发展,中国城市化转向智慧城市,海康威视基于此前的技术积累,也顺势转向网络化和高清化、智慧化的发展方向。
?2013年,海康威视开始深度学习的技术布局,人脸识别等都完成了智能化。
?2016年,海康威视提出战略转向,由“全球领先的视频产品及内容服务提供商”转变为“以视频为核心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和数据运营服务提供商”,着重发展物联网。
?2017年,海康威视推出了智能物联网“AI Cloud”架构。
?2021年,海康威视将自己现有业务领域定位为“智能物联AIoT”。
随着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海康威视开始从重视硬件到软硬件结合,发展人工智能算法技术,补足自己的短板。多年来,海康威视的研发投入占到营收的8%-10%。2021年底,海康威视有52000多名员工,其中25000多名是研发人员,也就是近一半的员工为研发人员。
2011-2020年,海康威视的营收增速一直在双位数以上,其中2010-2015年,其营收增速一直在37%以上。
*图片来自市界
2011-2015年,根据权威市场调研机构IHS数据,在CCTV和视频监控领域,海康威视全球市场份额五年蝉联全球第一,增长至19.5%。自2016年起,海康威视一直稳坐全球安防市场老大的位置。
2017年,陈宗年在参加浙大管理学院举办的国际会议时提到:
“国内和国际两大市场持续存在并且不断扩大,这两大持续存在的市场拉动了视频监控技术从模拟向数字转化,并在此后陆续经历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各个阶段的发展,这就是海康威视抓住的“天时”,也是我们能够持续发展、持续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2
地利:杭州
杭州,是中国创业氛围比较浓厚、互联网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较大,而且是最先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之一。这无疑为海康威视的创业提供了较为宽松的创业氛围。
陈宗年说,“创业氛围对创业者的最大影响是,使其充满持续的激情,不断探索,或者说在不成功的过程中寻找到最适合、最可能成功的方向,这就是我所说的‘地利’”。
此外,杭州也在海康威视的早期发展阶段提供了人文支持。技术出身的陈宗年第一次管理一家快速增长中的企业,在经营和管理方面难免会遇到举棋不定的时候。所以,他创业的同时,还在浙大管理学院读管理方面的博士。
每当海康威视经历发展的关键时期,陈宗年需要做出重大战略决策时,他都会和浙大管理学院的导师一起商量。“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持续、稳定的导师一路同行,对成功也是至关重要的。”
2017年,他分享海康威视的创业经验时,特意感谢当时的创业导师。
“在我的创业过程中,我非常感谢浙大管院的吴晓波教授,他经常和我的团队讨论企业应该如何发展的问题。当海康威视经历发展的关键时期,当我需要做出重大战略决策时,我都会和导师一起商量。这不是简单的‘导师告诉我应该怎么做’的过程,而是在导师及其智库团队的引领下,我们企业如何理清自身发展思路的过程。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会经常反思企业走过的发展道路,并进行反省和提炼,形成一脉相承的思路和方法。”
3
人和:民企的机制
外界评价海康威视是一家“不像国企的国企”。海康威视在创立之初就是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虽然是国企控股,但陈宗年和胡扬忠特意引入外部民营资本作为第二大股东,并且在经营管理上采取了民营企业的机制。
陈宗年总结,“海康威视的发展就是用了民企的机制和国企的战略定力,坚持走技术创新的发展路线。”
比如,对一家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战略的企业而言,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所以,在员工激励机制与人才培养体系方面,陈宗年会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给予员工不同方式的激励,从早期的工资奖金,到员工可入股,再到三次限制性股票的激励。
2012年、2014年、2016年,海康威视实施了三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总计授予对象近5000人次,覆盖了从高管、中层到基层管理人员及业务骨干的核心人才队伍,并且以业务骨干作为主要激励对象。
2015年,陈宗年还学习浙江民营企业的激励机制,在海康威视内部建立了创新业务跟投制度:在创新业务上,公司和员工以6:4的股权比例共创子公司,这让一大批核心员工和技术骨干成为 “合伙人”,与公司创新业务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2015年以来,先后成立了8个创新业务:智能家居、移动机器人与机器视觉、红外热成像、汽车电子、智慧存储、智慧消防、智慧安检、智慧医疗。到2022年,已有5个创新业务的收入超过10亿元、净利润为正。
?智能家居业务营收达到39亿元,同比增长35.27%;
?机器人业务营收达到27亿元,同比增长103%;
?热成像业务集中在民用市场,营收达到22亿元,同比增长6189.58%;
?汽车电子业务营收14亿元,同比增长118.92%;
?存储业务营收14亿元,同比增长74.94%。
这一创新跟投计划突破了原有国有企业员工激励的限制,成为市场化竞争国企改革创新的重要试点。难怪陈宗年被称为国企中少见的、一个典型的技术、管理能力兼备的专家型企业家。
本文梳理了陈宗年历年媒体采访、会议演讲等公开信息,从中选择了60条核心业思考,分成创业、战略决策、企业经营、管理与企业家精神等5 个部分,以帮助读者更直接、全面地了解这位专家型企业家的商业智慧。
一
关于创业
1.企业存在的理由是什么?无他,唯有创造客户价值。
2.别人说海康威视是做安防的,其实不是,我们就是干电子信息的,只是把它应用于包括安防在内的各行各业而已。(2018年接受采访,谈及创业经验。)
3.海康威视之所以能成为行业龙头企业,无非是在“成就客户,创造客户价值”方面比别人做得好那么一点点而已。(2019年发表的演讲)
4.对企业来说,客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各种变化的外因并未能颠覆企业之道,“为客户创造价值”应当始终成为我们的初心。不要用狭隘的民族、道德的标准去看待企业的行为,不把商业泛民族主义化。
5.“创造客户价值”这句话,做企业的人往往会把它当成一句口号挂在嘴上,难于做到“知行合一”。当创造更优客户价值与自身利润最大化发生冲突时,我们坚守什么?如果我们心里想的、实际做的都是“创造客户价值”,那就不会发生食品安全事件,也就不会有大数据杀熟这样的销售模式。(2019年发表的演讲)
6.创新有多种类型,技术创新应当成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路径。
7.技术型新公司有三个不确定:技术不确定、市场不确定、管理不确定。但是,做企业的,心中要有市场,手中要有订单。(2018年接受采访,谈及创业经验。)
8.中国的创业和其他国家的创业有所不同,中国的创业很多是从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中孵化出来的。如何在庞大的企业内部开展创业,是许多中国企业正面临的问题。海康威视是从科研院所中“创业”出来的企业,并不是大学生毕业即创立的企业。在中国,像这样的公司型创业恰恰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2017年参加论坛发表演讲)
9.创业的发展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同时也要抓住好时机。
10.海康威视创业的成功是抓住了技术和市场双重成熟的时机。
首先,我们起步于视频监控技术的范式转变,也就是模拟视频监控向数字视频监控的转化期。这是一次技术上的机会,我们很幸运抓住了这短暂的几年时间。
第二个机会源自市场的拉动。“911事件”后,国际上对视频监控行业正式放开,加上中国当时推行的“平安中国”建设,这使得国内、国际两大市场成为持续存在的市场。这两大持续存在的市场拉动了视频监控技术从模拟向数字转化,并在此后陆续经历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各个阶段的发展。
技术沿着预期的路径发展,国内和国际两大市场持续存在并且不断扩大,这就是我所说的“天时”。在回顾海康威视的发展时,我发现这就是我们能够持续发展、持续成功的最重要因素。(2017年参加论坛发表演讲)
11.创业氛围对创业者的最大影响是,使其充满持续的激情,不断探索,或者说在不成功的过程中寻找到最适合、最可能成功的方向,这就是我所说的“地利”。(2017年参加论坛发表演讲)
12.创业者要善于、敢于从头再来。从头再来是对创业者的最大考验,同时,这也往往是最有可能成功的。(2017年参加论坛发表演讲)
13.事实上,视频监控领域并不是海康威视最初的创业方向。我们花了大约8年的时间探索了4个方向,前3个方向的尝试都失败了,因为既没有技术的范式转变,也没有持续的战略性市场出现。当我们探索到第4个方向——视频监控领域时,我们成功了。正是在浙大、杭州这样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当中,我们找到了激励我们“持续探索”的激情,在其他地方可能就没有这样的氛围。
在开发摄像机、摄像头时,我们足足花了4年才将产品正式推向市场。在努力了3年半后,我们发现产品的方案存在缺陷,于是马上从头再来,花了半年研发出比较完美的产品。(2017年参加论坛发表演讲)
14.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持续、稳定的导师一路同行,对成功也是至关重要的。我的创业过程比较特殊,创业时我正好在浙大管院读博士。因此,我们企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我的导师以及其团队的参与。他们一直在研究和指导着海康威视的发展。(2017年参加论坛发表演讲)
15.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持续、稳定的智库支持。创业者在走上创业道路后,只要方向是对的,就会始终拥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很多创业者中途退出,多是因为方向错误而做出的无奈选择。
16.在我的创业过程中,我非常感谢浙大管院的吴晓波教授,他经常和我的团队讨论企业应该如何发展的问题。当海康威视经历发展的关键时期,当我需要做出重大战略决策时,我都会和导师一起商量。这不是简单的“导师告诉我应该怎么做”的过程,而是在导师及其智库团队的引领下,我们企业如何理清自身发展思路的过程。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会经常反思企业走过的发展道路,并进行反省和提炼,形成一脉相承的思路和方法。(2017年参加论坛发表演讲)
二
关于战略决策
17.“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或手段,海康威视更多考虑的是,依托互联网新兴的技术和商业模式,结合自身的能力,能否为客户创造价值,同时给公司带来新的营收。(2016年接受采访,谈及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如何创新。)
18.当下“互联网+”概念很火热,海康威视不会刻意包装“互联网+”概念,也不刻意追逐风潮,还是脚踏实地,按照自己的节奏,“守拙前行”。当然,借助互联网技术,物联网、云技术、大数据等领域可以有更好的发展。(2016年接受媒体采访,谈及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如何创新。)
19.对传统企业而言,最关键的绝对不是完全抛弃原来的体系,颠覆自己加入互联网大潮,而是对原来的体系、流程进行简化、优化,借鉴互联网的优势加强整个组织的去中心化,去中介化,推动自身体系的进步,实现更快、更有效的运行。(2016年接受媒体采访,谈及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如何创新。)
20.互联网行业不可能对所有的传统产业发起“降维打击”,反而需要对传统行业保持足够的谦卑和敬畏。而传统行业,也在学习一些新兴行业的打法,通过新技术赋能,未来可能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发起绝地反击。
21.安防产业原来基本上是一群人、一堆铁棍、几个摄像头,纯人力的行业。我们海康改造这个市场改造了14年,终于形成了一个安防监控的体系。现在我们安防的市场有行业市场、民用消费类市场、海外出口市场。行业市场偏重理性,讲求实用,这个我们一直在做,比较熟悉;民用市场是近年来新兴起来的,市场感性比较强,注重体验,这个和互联网是一致的。这个是我们合作的基础。(2015年接受媒体采访)
22.传统企业的四大功能是什么?
第一是销售,用了互联网之后,我们可以拓展销售渠道,也可以拓展宣传渠道,我们可以做电子商务;
第二是研发,传统企业要研发,那么有了互联网我们可以采取众包的方式,可以相对低成本的联合全世界顶级的力量,看上去大家都在世界的各个地方,但大家都是在研发同一个项目;
第三是制造,在制造这一个环节上,我们可以分厂代工,可以使用机器人把机器人的指令统一在一起;
最后一个是管理,传统的管理是人力的管理,有了互联网之后的管理,触角可以更深。比如我们和阿里合作,一个是阿里很“热”可以把我们也带热,另外一个阿里的数据处理能力比较强,我们可以在数据方面多合作。(2015年接受媒体采访,谈及传统企业如何与互联网企业合作。)
23.互联网与产业融合,海康威视不刻意的迎合,外部看起来海康威视是在“跨界”,实质上,是海康威视核心技术的贴近用户需求的延伸。这种延伸不是为了跨界而跨界,超出海康威视核心技术领域的事情,海康威视不会去做。也可以认为海康威视在做的事情并非跨界,只是在自己核心技术上的延伸,海康威视一直还是专注自己的核心技术领域,目前在做的都是“专注”的延伸。(2016年接受媒体采访)
24.我一直认为,互联网的发展指向是物联网。互联网就是一个通路,是一个路路通,一个渠道,让你传递信息,你怎么传递信息,你要采集声音、图像,这就是传感器,就是实实在在的硬件,硬件通过网络连上了实物,就是一个物联网。
25.未来城市管理是建立在信息管理基础上的,智慧城市的智慧是能提供我们信息,让我们更了解城市。所以未来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是要能够采集这些信息,那么,广义的物联网设施就成了智慧城市的管理基础。这就需要智能型的基础设施,即可视化的全面感知系统,其可以自动收集、储存、上传数据。(2015年接受媒体采访)
26.海康威视处在智慧城市建设关键的基础地位。海康威视通过产品为城市提供信息采集、信息监控。同时,我们海康还能通过安防系统的完备建设进行实时监控、提早预案,发力于智慧城市中的“平安城市”。所以,公司产品不仅仅是简单的安防,超出了安防范畴,是智慧城市的基础设备,这是未来几十年城市发展的主题。(2015年接受媒体采访)
27.走向海外,就是从OEM走向自主品牌。海康在此过程中抓住了两点:其一是在2008年左右世界金融危机时期加大在海外的品牌投入,其二是掌握高科技产品核心技术。(2018年接受媒体采访)
28.高科技产品要与对手进行长期竞争,必须掌握核心技术。这个问题解决了,打败对手就只是时间问题。 (2018年接受媒体采访)
29.海康威视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积累可以追溯到十几年前。2006年底到2007年初,重点是发展基于传统模式算法的智能图像识别,尤其是汽车的车牌识别。2013年,我们开始深度学习的技术布局,到现在,人脸识别等都完成了智能化。现在我们推出了很多全新的智能产品,2017年我们推出了智能物联网“AI Cloud”架构。(2018年接受媒体采访)
30.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有类似的地方,它是整个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自身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形成的这么一个时代,数字经济具有特别强的渗透性,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2018年接受媒体采访)
31.视频监控行业经历了前期的高速增长后,增速有所放缓,进入了中速的稳定发展期。但人工智能的应用,再一次打开了行业的天花板,让我们看到了更大的上升空间。(2018年接受媒体采访)
32.海康威视具备了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条件,下一阶段发展的重点是在质的提高上。海康将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围绕人工智能进行技术和产业群布局;
二是,海康要打造成行业内世界第一品牌;
三是,在拓展海外市场方面,进行全球化布局。(2018年接受媒体采访)
三
关于企业经营
33.这么多年来,海康威视的发展就是用了民企的机制和国企的战略定力,坚持走技术创新的发展路线。
34.海康威视创立以来,坚持走创新,尤其是以技术创新为主线的发展路径。这些年,安防行业经历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三个典型的信息化发展过程。在三个过程中,海康威视及时掌握了各个阶段的核心技术,每个阶段都打造了经典产品。
比如在数字化阶段,2004年,我们率先全球将H.264算法引入视频监控行业,推出基于H.264算法的嵌入式硬盘录像机(EDVR)。仅一年的时间(2005年),硬盘录像机的市场份额全国第一。2009年,ISP技术全面突破,公司发布了国内第一款网络化高清摄像机,开启了网络高清监控的序幕。
上个月,我们推出了雷达视频一体机,将雷达和视频技术各自的检测优势深层次融合,将在道路急弯预警、行人过街预警、大车右转视野盲区预警等方面发挥作用,为客户和社会带来重大的价值。(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2019夏季高峰会的演讲)
35.我们不断获取、掌握核心技术,在数字化阶段掌握数字化核心技术,比如说算法。在网络化阶段,掌握了网络化核心技术。现在已经进入智能化阶段,我们在智能化阶段的核心技术基本自主掌握,比如说视频技术,深度学习技术,云计算云存储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等。(2016年接受采访)
36.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规避“为了创新而创新”。所有的创新从何而来,还是回到“初心”的追求上来,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
37.不追求破坏性或颠覆性创新,是坚守自己不断掌握核心技术基础上的成长,“守拙”式创新。
38.从一个企业发展来讲,如何把创新做好?海康威视主要做到了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海康威视拥有很好的领军人物和领导团队。从创始的28个人开始,就有一个整体素质较高的核心团队;
第二,海康威视所进入的领域、主导的产业正处在一个快速成长、持续成长的阶段;
第三,海康威视所在的平台非常好。整个经营过程当中,海康威视体制机制、股权结构都是相当不错的。(2018年接受媒体采访)
39.对创新如何来管理的问题,我主要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第一,创新的根本目的、目标是要有利于企业在市场上取得成功,围绕用户、围绕市场、围绕战略进行创新。
第二,每一次“创新”不会一劳永逸,需要持续的创新。在持续创新过程当中,一定要构建好创新体系。创新体系是用来解决技术能够快速走向市场的体系,它的核心还是在研发体系的建设、市场体系的建设以及人才体系的建设。(2018年接受媒体采访)
40.经营模式方面,我们原来做产品,做解决方案,现在延伸到云服务、视频内容服务;比如国内行业不断挖掘细分行业,将视频技术与行业应用、物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实现视频应用与行业信息管理系统的高效协同,为用户创造了更大的价值。未来的方向是,产品方案服务垂直一体化。(2016年接受媒体采访)
41.海康威视的理念是“善见致知,同行致远”。这是有几个关键词,一个是“见”,看见的见;一个是“知”,知道的知;一个是“行”,行动的行。这三个词是海康威视这些年发展的行动逻辑。(2019年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的演讲)
42.“见”是看见,也是洞见,说的是我们的洞察力。企业家除了日常经营之外,还需要对外部环境保持高度的敏感,要先于他人洞察到变化的端倪。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既要埋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2019年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的演讲)
43.数字经济有两个维度,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海康威视是数字产业化的代表企业之一。近年来,我们洞见到产业数字化的趋势,从2016年开始首先推进了制造基地的数字化改造。我们在杭州桐庐有个制造基地,投入了将近800台自研仓储机器人,并以机器视觉产品结合应用,有效节约了58%的人力,工作效率提升了84%。除了智能制造,我们还用视频+AI技术辅助企业日常管理,帮助我们提升另一种洞察力。(2019年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的演讲)
44.“知”,说的就是我们的认知力和决策力。一个准确的认知和判断非常重要。在准确认知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决策力。企业家需要带领团队做出快速的决策,启动变革,正所谓“知至至之,知终终之”。
海康威视是幸运的,自成立以来,公司优秀的经营管理团队较好把握了安防行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三次发展浪潮,提前布局、抓住关键的拐点、适时向市场推出了划时代的经典产品,成就了客户的同时也实现了可持续的发展。(2019年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的演讲)
45.“行”,有很多含义,今天分享的是“变革的行动力”。企业要发展,就一定要变革,根据外界的、内部的各种状态,适时做出调整,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企业家可能需要对变革的阻力有足够的准备,提升企业变革的行动力,唯快不破,才有可能赢得转型升级的胜利。(2019年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的演讲)
四
关于企业管理
46.海康威视是一家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我们成立的第一天就是采用的混合所有制的形式。所以能够发展到现在,我自身感觉,这条路是非常正确的一条路。
当然,在发展过程当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不能忽略,国有企业不是一混就行,民营企业不是一来混你就能混出名堂来。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根本问题、能不能发展好?企业家是个很重要的因素。(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2019夏季高峰会的演讲)
47.海康威视的创始团队以及后来的核心骨干都能坚守做企业的初心,并在初心的基础上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公司成立当初,我们就提出“专业、厚实、诚信”六个字的经营理念。(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2019夏季高峰会的演讲)
48.“专业”就是以视频技术为核心,专于自己的“业”。这些年海康威视除了安防业务以外,还延伸拓展出了汽车电子、机器人等业务,所有这些业务都以视频技术为根,在这上面开枝散叶。我们坚持用专业的能力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服务更多的客户。(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2019夏季高峰会的演讲)
49.“厚实”就是厚积薄发,实事求是、脚踏实地钻研技术、市场。我们每年的研发投入占比一直在7%-8%。2018年已经到9%左右。我们很多产品的推出,都是多年技术铺垫的结果。2007年,我们推出摄像机产品,但对摄像机技术(如ISP技术、机芯技术等)的布局可以追溯到2001年。2016年我们推出人工智能产品,但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布局却始于2006年。耐得住寂寞,把底子做扎实,才能拿出真正的经典产品,服务好客户。(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2019夏季高峰会的演讲)
50.诚信是天条。对员工,对股东,尤其对客户要实事求是,不说假话。
51.忽悠、画饼不能帮客户解决问题,反而可能给客户造成伤害。
2017年,当时安防市场受到一些冲击,强调数据全部上云,即以后只要“一朵云”。我们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声音,会引导产业、客户往一个极端的、并且是错误的方向去走。上云的成本非常大,很多信息并没有必要上云。“一朵云”革命式的做法不考虑客户的实际。
我们高调提出“AI Cloud”“云边融合”的理念和技术架构,倡导改良。
我们认为“烟囱”可以继续存在,但相互之间需要先形成数据交换,让大家都能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先往前走,然后不断地摸索业务的转型,通过技术进步来改良客户现在的业务形态。也许到未来某一天,这些“烟囱”的功能逐渐被数据平台所取代,到那个时候再来说部门与部门的完全融合。最终,行业内的其他厂商都慢慢向我们的理念靠近,提出为客户打造“轻量云”“小脑”等等。(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2019夏季高峰会的演讲)
52.企业要保持可持续增长,就要持续改革,而持续改革中一条很重要的主线就是,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给予员工不同方式的激励。我们从早期的工资奖金,到后来员工可入股,我们连续做过三次限制性股票的激励,涉及人数将近5000人。最近我们学习了浙江民营企业的做法,提出了创新业务跟投计划。这是目前最新的一轮激励方式。(2018年接受媒体采访)
53.员工跟投,是海康威视改革创新的一大亮点,它参照了民企的激励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员工创业拼搏的热情。在海康威视的创新业务上,公司和员工以6:4的股权比例共创子公司,使一大批核心员工和技术骨干成为“合伙人”。
54.当今科技飞速发展,国际市场竞争激烈。高科技国企若是没有单独的改革方案,或是等混改试点以后再做改革,就太慢了,这批企业的改革等不起。高科技国企改革的主要问题不是混改,而是监管放权,减少事前审批。事前审批要“放”,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让高科技企业的经营机制更加灵活和市场化。(2018年接受媒体采访,谈及高科技国企的改革。)
55.平均年龄28岁的研发团队,看上去确实比较年轻,这从侧面反映出了公司发展很快。公司每年都要注入大量的新鲜血液,其中大多数是应届本科生、硕士生,年轻人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很强。年轻化的高技术团队推动海康威视逐年高速发展。2014年,海康威视实现销售额172亿元,利润总额52亿元。近日,公司市值一度超过2000亿元,能有这么大的市值,最重要的原因是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接受媒体采访,此时海康威视是全球安防行业前三甲、国内安防行业龙头企业。)
56.一家企业要想有变化,人员结构必须有变化。海康威视每年新进员工约为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公司平均年龄低,不是因为炒了“老人”,而是以新进员工来保持团队年轻化。(2018年接受媒体采访)
五
关于企业家精神
57.企业可以当“猪”养,也可以当“儿子”养,我们倾向于后者。这标志着我们创业团队已经从最初的创业者发展转变为现在的企业家这个角色。(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2019夏季高峰会的演讲)
58.判断一个企业家是否成功,往往以商业成功的标准来衡量,但更高境界的成功应该是超越商业的成功,这就需要我们更多的修行和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不管前途如何变幻与险阻,坚守初心,持续奋进,不断修炼,始终是我们的不二选择。
59.涌现一个创业者是容易的,但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并不容易。我们看到,中国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非常大胆、超前,赚快钱的诱惑很大。但中国企业在核心技术方面仍很落后,很多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创业者真正成为企业家的很少。
60.真正的企业家有情怀,所以会坚守自己的“初心”;对企业有强烈的使命感,所以会不断创新、保持进取的能力,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2019夏季高峰会的演讲)
参考资料:
1.《3700亿巨头是怎么干成的?》,德林社,2023年5月
2.《独家专访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新蓝网,2015年
3.《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央广网,2018年
4.陈宗年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2019夏季高峰会的演讲《企业家的坚守与创新》
5.《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专注”延伸 秉持核心技术 “守拙”创新 拥抱新时代》,2016年
6.《海康陈宗年:抓住好时机,是持续成功的关键》,笔记侠,
7.《揭秘:海康威视成功背后的“天时、地利、神秘导师”》,浙大管理学院,2017年
8.《海康威视陈宗年:高科技国企改革等不起》,上海证券报,2018年
9.《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公司市值近2000亿人才是最大财富》,每日经济新闻,2015年
10.《陈宗年:不断创新,与世界一流企业同台竞技》,新华网(603888),2018年
11.《2022年全球安防视频监控市场规模预测分析》,中商产业研究院,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