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端机这五年:华为强势回归,荣米OV竞争格局再生变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17 11:56

华为双旗舰产品战略回归,高端市场窗口期面临结束。

2019年华为以高端手机为主的终端业务收入大约为4673亿元,2020年华为被美国列入出口管制“实体名单”,之后受多方面影响,2023年,华为终端业务收入降至2515亿元左右,几近腰斩。

之后,高端市场成为国产手机厂商的主战场。小米2020年通过小米10系列首次进军高端市场,OPPO布局“直屏旗舰 + 折叠屏旗舰”的双旗舰策略,vivo 提升X系列影像能力以寻求高端突破,荣耀在脱离华为之初就提出要走向中高端……

研究机构IDC向时代周报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市场其它国产品牌在600美元(约合人民币4330元)以上市场的份额为2%,2024年Q1(第一季度)份额上升至20%。

如今,华为带着Mate 60系列、Pura 70系列回归5G高端市场,留给其他国产手机厂商的窗口期面临结束了。未来,它们将何去何从?

5月14日,一数码大V爆料有国内厂商的“超大杯旗舰”手机停产,评论中有人猜测是OPPO Find X7 Ultra,OPPO相关负责人就此消息辟谣,并对时代周报记者谈到,“竞争和市场都是客观存在的,谁家肯定都不会主动放弃(7000元+价位段市场)。”

图片

来源:图虫

2019年分界点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高端智能手机是什么?

在小米集团财报中,中国大陆地区高端智能手机是指价格在人民币3000元及以上的机型,有的机构的标准是750美元以上,IDC、Canalys、Counterpoint等市场调研机构则把600美元当作分界点,此标准受到更广泛认可。

IDC中国研究经理郭天翔把国产智能手机高端化分成三个阶段。他对时代周报谈到,第一阶段是2017年以前,国产品牌在高端市场普遍份额较低,第二阶段是2017年到2019年,华为崛起,第三阶段是2019年至今,百花齐放,但没有出现可以代替华为的品牌。

从魅族M8算起,国产智能手机已经有15年发展史,高端化历史要短得多。

若以600美元以上为高端标准,当前国产手机中,Mate 60系列、Pura 70系列、OPPO Find X7系列、小米14系列、vivo X100系列、荣耀Magic 6系列基本都符合标准,这些都是各品牌直屏旗舰系列新品,各品牌折叠屏手机也属于高端手机。

“高端之路是小米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生死之战。”在2023年8月的年度演讲中,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雷军谈到,过去三年多时间,小米在高端探索之路上投入了上百亿元。

时代周报观察到,国产手机厂商的高端化包含战略、产品、渠道、品牌等诸多层面。

产品上,2020年以来,诸多国产品牌的旗舰系列大跨步改造了外观设计,在影像上与徕卡、哈苏、蔡司等品牌合作,在大光圈、潜望长焦等领域竞争,有的还推出自研影像芯片、自研电池技术。

高端化还体现在渠道改革和品牌宣传上,OPPO副总裁刘波2023年曾透露,年内要升级改造国内超一线、新一线城市及省会城市的300家体验店或体验中心,vivo则把品牌广告打到了博鳌亚洲论坛、卡塔尔世界杯上。

除此之外,折叠屏手机也成为国内厂商冲击高端的利器,从横折卷到竖折,从外观设计卷到铰链。由于屏幕造价较高,折叠屏手机整体都处在高端价位段。

手机价格自然水涨船高,以vivo X数字系列为例,2019年底发布的X30系列发售时最高价为4298元,新近发布的X100系列有5款产品,其中X100、X100 Pro、X100 ultra首发最高价分别为5099元、5999元、7999元。

华为缺席,国产品牌高端化补位

近期,华为官宣高端手机产品线P系列品牌升级为HUAWEI Pura,并推出Pura 70系列,意味着华为高端产品线全部完成升级换代。

图片

“华为回来之后,留给其他厂家的窗口期可以说过去了,最好的一段时间已经过去了,至少在高端上是这样。” Omdia移动终端市场首席分析师李泽刚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表示。

站在行业新的发展阶段,总结过往,其他国产手机厂商抓住历史机遇了吗?高端化成绩如何?首先,从市场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华为空出的市场份额大部分被苹果公司吞下。

IDC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2023年上半年,在中国600美元以上手机市场,华为份额是44.1%、15.6%,苹果公司份额分别为44%、67.0%,此消彼长。

李泽刚分析称,高端化是个非常复杂而且系统性的问题,涉及技术、消费者品牌认知、是否具有奢侈或稀缺属性等,不是通过两三年的窗口期可以真正解决的,在国内市场,其他国产品牌很难跟苹果直接对抗。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上半年、2023年上半年,华为和苹果公司在高端市场的合计份额降低了,意味着其他国产品牌抢占了一部分市场。

图片

来源:IDC中国

郭天翔透露,2023年,华为以外的国产品牌在国内600美元以上的手机市场所占份额为15%,2024年Q1上升至20%,呈上涨态势。他评价道,“这几年其它国产品牌在高端市场的进步还是有目共睹,不管是影像旗舰,还是折叠屏,都获得了一定的进步。”

对于自身的高端化成绩,各国产品牌作何评价?

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胡柏山曾在采访中谈到,2022年是 vivo 的高端突破信心奠定之年。小米集团则在年报中提到,2023年是高端化战略实现跨越的一年。

小米集团年报披露,得益于小米14系列,小米2023年在中国大陆地区4000元至6000元价位段的智能手机市占率达到16.9%,同比提升9.2个百分点。

根据年报,小米集团智能手机平均售价由2023年Q3的每部997元增加9.5%至2023年Q4的每部1091.7元,主要是由于Q4高端手机小米14系列的发售。2023年Q4,小米集团利润同比大增50.3%。

5月16日,OPPO相关负责人向时代周报透露,据权威机构数据显示,开售三个月以来,Find X7(2024年1月上市)销量较上代同比大幅增长132%。

另有国内媒体引用从供应链获得的一份市调统计显示,自2022年11月上市到2023年9月30日,vivo X90系列在3500-5000元价位段销量份额排名国内第一。

综合多品牌表现看,IDC数据显示,在2023年上半年中国600美元以上手机市场,OPPO、小米、荣耀、vivo的份额分别是4.2%、3.7%。3.2%、3.0%,四个品牌份额合计14.1%。

华为回归,竞争格局再生变

随着Mate 60系列、Pura 70系列的上市,华为手机出货量迅速上涨。

根据Omdia报告,从全球市场看,华为手机出货量在2023年实现了连续的季度环比增长,从Q1的640万台增长到Q4的1230万台,2024年Q1达到1310万台,同比翻了一番。同期,即2024年Q1,苹果公司的手机出货量为5070万台,同比下滑11.5%。

单看中国市场,今年第一季度,华为已重回前五,统计数据不再被并入“其他”。Canalys报告显示,华为时隔三年出货量重回中国大陆市场第一,Counterpoint报告则提到,华为销量同比增长 69.7%,位列第四。

2024年Q1,华为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约564%,净利润率达11%,去年一季度净利润率仅为2.3%。

市场普遍看好华为后续表现。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预测,2024年新上市的Pura 70出货量有望达到1300至1500万台,较上一代增长230%。

李泽刚认为,如今,华为以外的国产品牌在高端市场上已没有办法取得非常大的进步,Mate 60系列出货量时千万级别,在相同价位段,其他国产品牌的手机的出货量可能只能达到一两百万台。

那小米、OPPO、vivo、荣耀等国产手机厂商会放弃高端化战略吗?

答案显示是否定的。据时代周报观察,这些国产手机厂商仍在做高端化,有的厂商还在开拓海外高端市场。截至目前,华为以外的国产手机厂商在海外高端市场布局并不广。

2023年冬,OPPO亚太区总裁师帅曾对媒体谈到说,希望通过折叠机,在东南亚市场实现800美元以上高端市场的规模突破。在整个东南亚市场,尤其在400美元价格水平线之上,呈三星和OPPO “两强”格局。

荣耀CEO赵明也表示,要代表中国高端品牌走出去搏击国际高端市场,尤其是欧洲。至于小米集团,今年4月,其旗下品牌Redmi宣布Redmi新十年目标——向高端旗舰全面进化。

郭天翔认为,各国产手机厂商不会放弃高端化战略,而是会坚持下去,只是价位段与华为不同。华为苹果产品更多会在1000美元以上,其它国产品牌主要还是竞争600-800美元市场,产品价位段不同。

华为新产品Mate 60系列、Pura 70系列起售价均超过5000元,与苹果公司旗舰新品iPhone 15系列价格相当,在起售价上远远地甩开了其他品牌的直屏旗舰机。

不过,也有国产手机厂商的内部人士告诉时代周报,公司主动不会放弃跟1000美元以上市场,在此价位段上,除了超大杯直板旗舰,还有折叠屏手机。

国产手机厂商为什么要坚持高端化战略?郭天翔认为,高端市场优良的表现确实可以带来更好的利润,以及更多的品牌力和品牌溢价。

另一方面,过去几年,高端市场表现了超强的韧性,持续逆势增长。IDC报告指出,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600美元以上高端手机市场份额达到23.1%,在行业下跌的背景下同比增长了3.1%。另外,2023年,全球22%的智能手机售价超过800美元。

单从折叠屏市场看,IDC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出货量约700.7万台,同比增长114.5%,自2019年首款产品上市已以来连续4年同比增速超过100%。

Counterpoint预测,高端价位段(600-799 美元)预计将在 2024 年保持稳定增长,同比增长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