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链链长思维发展我国卫星通信产业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18 11:16

卫星通信是信息产业的重要成员,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结构加速变动的大背景下,发挥产业链链长的带动作用,优化调整产业链,构建统一大市场,加快内外经济双循环,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信息产业释放强大动能、卫星通信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

16.jpg

产业链链长的角色

信息产业的地位

进入数字经济时代,由信息技术与设备制造业、信息服务业两大部分构成的信息产业地位日益突出,它对国民经济各个领域都具有巨大的融合、赋能和推动作用,因此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

信息技术与设备制造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网络强国战略,要求加快建设数字中国。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推出了包含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在内的新基建计划,并首次将卫星互联网纳入信息基础设施之中。“十四五”规划要求加快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积极稳妥推进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加快布局卫星通信网络等,推动卫星互联网建设。

在数字经济中,信息产业表现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四种经济形态。为发展以信息产业为基础的数字经济,2022年1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由8.16万亿元提升至14万亿元,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率由14.7%提升至45%。《通知》同时部署了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健全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着力强化数字经济安全体系、有效拓展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八项任务,明确了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优化升级等11个专项工程。

产业链链长的角色类型

产业链是企业价值创造活动的基本架构,产业链的结构、质量和运行机制对企业成长、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都有决定性的影响。以强链、补链、延链和数字化转型为核心内容的产业链建设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方面。2020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倡议》,要求加快打造数字化企业、构建数字化产业链、培育数字化生态,形成“数字引领、抗击疫情、携手创新、普惠共赢”的数字化生态共同体,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政府型链长。面对全球产业链变动加剧的趋势,我国进入产业链深度调整阶段,完善产业链布局将有利于产业发展安全。智慧城市、数字经济刺激新的行业增长点,促进产业链进一步优化调整。为维护产业链的安全稳定,推动区域块状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各省份针对产业链推出了“链长制”政策。通过链长制,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统筹内外部资源,集中力量在产业链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加速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

企业型链长。如果政府型链长的职责是发展区域经济,那么,在国资委决策部署下,以央企为代表的企业型链长的职责就是发展行业经济。国企是现代产业链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是现代产业链发展的牵引力量,是现代产业链“链长”的主体力量。鼓励中央企业担任现代产业链链长能够充分彰显国资央企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是中央企业“十四五”期间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路径。2021年3月,国资委提出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中央企业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着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促进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我国卫星通信产业发展概况

产业格局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卫星通信产业链生态正逐渐完备。

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卫星地面系统设备。目前,我国通信卫星已实现完全自主研发。其中,卫星制造包括卫星配套和卫星总体两个环节,相关企业既有总体和系统集成单位,也有核心关键器件制造单位;发射服务企业既包括国家队,也包括民营企业。在地面设备方面,随着航空、海洋互联网等下游应用领域需求得到释放,终端设备研制市场空间进一步得到拓展。

产业链中游主要包括卫星运营服务。中国卫通是我国境内唯一拥有卫星资源且自主可控的卫星运营商,持有我国卫星通信基础电信经营许可资质,履行卫星运营“国家队”及社会公益服务责任的同时,为全球近40 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卫星互联网服务。此外,具有中资背景的亚洲卫星公司以转发器出租业务为主,以中信卫星作为运营实体开展境内业务,中国电信卫通公司和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分别使用天通一号、国际移动卫星(Inmarsat)开展卫星移动业务。在低轨卫星星座运营方面,星网集团启动了全球低轨星座计划,银河航天、九天微星、国电高科等民营企业也纷纷尝试进入这个领域。

产业链下游主要包括卫星应用服务,主要涉及航空、航海、广电、石油、电力、电信、林草、水利等众多领域。随着高轨高通量系统和移动通信系统的完善以及低轨互联网星座系统的建立,我国卫星互联网应用基础设施愈发健全,为卫星通信应用向个人消费和应急通信等多个垂直行业延伸奠定了基础。

产业发展

高轨卫星应用逐步走深走实。“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以面向个人和车辆、飞机、船舶等移动平台的话音、传真、图像、物联网等中低速移动通信业务为主,用户规模已突破14万户。卫星直播电视数量再创新高,截至2021年底,直播卫星“村村通”和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公共服务用户总数达1.49亿户。高轨高通量卫星在航空互联、应急通信、自然资源等领域逐步形成了以系统集成为特色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未来五年内,我国还将发射多颗高轨高通量卫星,实现对中东、西亚、南海、印度洋、太平洋等区域的连续覆盖,满足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智慧海洋等战略的应用需求。

卫星终端天线行业生机勃勃。随着高通量卫星投入使用,跨频段、低功耗的集成化终端等新技术不断发展,近年来,成都、西安、合肥等地涌现出一批富有活力的民营企业,迅翼卫通、天锐星通、若森、星展测控等公司自主研制的相控阵平板天线、便携式平板天线等终端产品已打入国际主流市场,可广泛应用于车载、船载、机载和便携等应用场景。

海洋、航空互联网走向规模化应用。中国卫通机载卫星通信终端交付并部署在国航首架Ka 卫星互联网飞机上,标志着Ka 卫星通信网络验证飞行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为推动Ka 卫星机上互联网在国航机队的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福州市试点高通量卫星互联网“宽带入海”项目利用亚太6D Ku 频段高通量卫星实现福建省各类型渔业船舶海上互联网覆盖,福建1700 多艘大中型渔船配置天通卫星电话,解决渔民出海应急通信难题。

产业存在的问题

通信卫星能力与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我国地网发达,行政村通光纤和4G 比例均超过99%,且基于地网的互联网应用极其发达,对构建我国卫星互联网能力体系产生了一定影响。产业链生态不完善,缺乏产业生态聚合载体,没有形成兼具电信和互联网特色的基础运营与应用平台。产业链能力分散,尚未形成以梯度化和差异化为基础的产业协同发展机制,缺乏基于产业链各环节的分工规划,产业链企业间缺乏实质性的联系与合作。

部分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我国在小型化、轻量化、大容量、高速处理转发等灵活载荷产品以及地面主站系统、通信协议、基带系统、芯片研制等方面存在“卡脖子”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情况,全链路核心竞争力不足。产业链下游前沿技术研发与国际领先水平有很大差距,但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技术创新与市场应用衔接不畅,没有形成闭合国产产业链。

卫星互联网应用市场开发能力不足。以卫星互联网为基础的海洋互联网服务和智慧航运服务市场尚未成熟,航空互联网卫星应用服务体系尚未形成,通过卫星互联网推动我国海洋实体经济发展的商业模式应用较少。卫星互联网应用市场目标只能在亚非等国家,国家之间的政策限制导致市场空间拓展受到一定阻碍。国内外的通信市场差异很大,客户需求也不同于国内,国际运营缺乏本土化经验和管理能力。高轨与低轨、卫星网与地面网的融合发展引领动力不足,基于“陆海空”通信导航一体化的卫星互联网赋能能力不足。

我国卫星通信产业链发展策略

突出国家战略需求,完善卫星互联网能力体系

紧紧围绕国家战略,积极承担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和公共服务的重大工程,在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中,大力支持在外交支撑、军事通信、普遍服务、应急保障等领域的卫星应用需要,推动现代卫星通信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产业自主可控,健全完善卫星通信产业链合作机制,充分发挥产业链各环节企业的技术、规模和市场等优势,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贯通、左右协调,努力实现卫星通信产业链自主可控,构建天地一体网络,保障网络通信安全,提高现代产业链极限生存能力。

优化资源要素配置,理顺产业链衔接关系

聚焦卫星通信市场用户需求,加强卫星通信产业链顶层规划,对标世界一流企业,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企业发展规律,加大资源投入力度,科学统筹好制度政策、基础设施、先进技术、人力资源、资金保障、制度环境等各类要素,发挥产融合作平台载体作用,聚焦融资需求对接、产融生态汇聚、综合服务管理,加大对产业链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打造关键技术自主创新“核心圈”,通过强链、补链、延链,加快形成产业链竞争新优势,带动产业链整体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增强自主可控核心竞争力

围绕卫星通信产业链布局,建立协同创新的组织体系,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科技创新格局,推动卫星通信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驱动卫星通信科技创新的积极作用,加速推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突破,着力攻克制约卫星通信产业链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和前沿技术,打通卫星通信产业链堵点,把科技力量转化为经济和产业竞争优势,补齐产业技术“短板”,打造卫星通信产业原创技术策源地。

推动数字化转型,提高产业发展效率与效益

加快推动企业数字化进程,聚焦软件定义网络、网络功能虚拟化、云网融合、云边协同,共同探索卫星应用数字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落地。把握5G等新技术发展机遇,培育发展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底座和驱动作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综合集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社会提供感知、连接、存储、计算、处理、安全等公共性数字基础能力的设施体系,推动产业链、价值链资源配置优化与全局协同。

发挥产业牵引作用,促进产业链高质量成长

增强产业研究能力,发掘产业链优势环节及发展短板,并对产业链全生命周期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制定针对性产业发展策略,帮助地区进行产业发展精准施策。把握产业发展方向,依靠自身实力在国际舞台上施展拳脚,积极延伸技术、管理和标准,提升现代产业影响力、带动力和控制力。瞄准卫星制造、发射服务、终端设备、运营服务等影响卫星通信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技术,积极推动各类资源整合与创新,构建技术创新生态,助力创新生态体系的成员企业从“制造+运营”向“智造+ 运盈”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