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超导体”究竟是啥:历史性突破还是乌龙?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08-12 15:02

磁悬浮列车满街跑,新能源汽车充电五分钟续航2千公里,手机也能变超算,电力超长距离无损传输……这样科幻电影般的世界,现如今被“室温超导”撬开了门缝。

7月22日,韩国研究团队发布论文宣称实现了世界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后,随即在全球引发热潮。“室温超导”现在有多火?从资本市场的反应可见一斑。A股超导板块本周连续大幅上涨,而美国股市中一家名为“美国超导”的公司更是一度暴涨150%。“室温超导”到底是什么?它会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韩国的研究成果靠谱吗?我们来一探究竟。

打破物理学“结界”

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了?

要了解“室温超导”,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超导”。“超导”是一种特殊的物理现象,指的是某些物质在低温或高压的情况下表现出“电阻为零”的性质,这种物质被称为“超导体”。

简单来说,“超导”就是在特定条件下电阻为零的现象。而“室温常压超导”,就是在不需要特殊条件的情况下,就能实现零电阻、抗磁性的现象。

这种技术一旦实现,对我们的生活意味着什么?首先,在能源方面,原本电力的传输会产生消耗,且随着距离的增加,消耗会越大。而“室温超导”零电阻的特性,或将实现超长距离无损耗输电,产能和利用效率将会大大提升。

其次,在交通方面,无损的电力传输和高效的能源存储,或使新能源汽车实现充电五分钟行驶两千公里,磁悬浮列车或成为日常,未来将直接改变人们的交通方式。

“常温超导体”究竟是啥:历史性突破还是乌龙?

2023中国科幻大会的科幻产业新技术新产品展览上的高速飞车仿真模型。新华社记者 阳娜 摄

最后,在信息处理方面,芯片将无需再顾及发热问题,手机也能拥有小型超算能力,算力的瓶颈将被突破,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将迎来爆发式发展。

可以说,“室温超导”带来的无损世界犹如科幻电影,无疑将开启第四次工业革命。然而,韩国研究团队是否真的找到了物理学的“圣杯”?

历史性突破还是乌龙?

韩国团队要求撤回论文

此次“室温超导”事件可以说充满了戏剧性。在7月22日韩国团队发布首次实现“室温超导”后,学术界首先是充满质疑的,其原因在于,韩国团队公布的超导体制备过程极其简单,堪比古代炼金术,将一堆粉末材料扔进炉子里烧制,烧完便能出现超导体材料“LK-99”,其流程简单到在普通的高中实验室内即可完成。

其次,韩国团队仅描述了制备流程,并没有拿出可供检测的实验样品。因此,全世界在最初都处于观望状态。

然而,8月1日“剧情”出现反转,中美俄的实验室同时复现了该材料。美国方面,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宣布,在超级计算机的模拟下,其结果支持韩国发布的“LK-99”作为室温超导体材料。

俄罗斯方面,俄罗斯科学家Iris Alexandra在社交媒体推特表示,他成功制备出了具备常温抗磁性的“LK-99”晶体,而常温抗磁性正是超导体的特性之一。

中国方面,一个ID为“关山口男子技师”的B站up主,发布了一则名为“LK-99验证”的视频。视频中的实验复现了韩国公布的常温常压超导材料的抗磁性,也就是被复现的材料确实可以磁悬浮。这一实验视频背后的团队是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博士后武浩、博士生杨丽,该实验在常海欣教授的指导下完成。

“常温超导体”究竟是啥:历史性突破还是乌龙?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验证的“LK-99”材料。

就在中美俄实验室同日复现该材料的第二天,8月2日,韩国室温超导团队对外宣称,其论文存在缺陷,系团队中的一名成员擅自发布,目前团队已要求下架论文。

“室温超导”离我们还有多远?

多位中科院专家发声

这次“室温超导”研究可谓一波三折,学术界如何看待韩国团队发布的“室温超导”技术?

据界面新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也对韩国团队的研究进行了验证。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队发布的论文显示,他们根据韩国团队合成的材料,没有检测到超导性。

7月31日,东南大学教授孙悦发布“室温超导复现实验-全流程”实验视频,视频中也表示无超导磁悬浮现象,是否是室温超导依然有待验证。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孙岩研究员和刘培涛研究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们进行了理论计算,从计算结果看,“LK-99”有室温超导的可能性:从能带的角度给出了一些解释,“但是不confirm”(不是证实)。

国内一家超导领域龙头企业的团队技术负责人也表示,“即使最后能证实该材料具有常温超导的可能,也不一定代表它具有实用性。其次,即便它有实用性,想做成产业化的带材,所需的时间也是无法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