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荐股屡禁不止!经济学家管清友也遭冒充荐股,投资者要如何提升金融防骗意识?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06-06 16:10

界面新闻记者 | 刘晨光

宏观经济学家也面临被冒充荐股的情况。

近日,管清友发文称:“谁能想到,竟然有人冒充我给大家荐股。这让我情何以堪。我都不懂具体的股票,怎么给别人推荐?更何况,这是一个严肃的合规问题,也是底线问题。希望大家提高警惕,不要上当受骗。如果发现,赶紧报警。”

随后,管清友转发了一份《如是金融研究院官方声明》,该声明称:“最近有很多冒充我们官方的账号,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虚假宣传、骗取用户信息等行为,严重侵犯了我们的知识产权和用户权益。”

该文章指出,所有文章和消息都是由其官方账号发布的。如果看到其他账号发布的宣传信息,千万不要轻信,更不要随意提供个人信息或转发信息,以免上当受骗。“发现有冒充我们的账号,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我们将会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6月2日,银河基金也发布了关于警惕不法分子冒用银河基金名义进行非法活动的重要提示,指出,近期该基金公司发现有不法分子冒用银河基金及其工作人员的名义,通过网站、公众号等途径发布不实信息,通过网站、QQ 群等途径等各种形式的非法投资、荐股等活动。

银河基金指出,请投资者注意辨别真伪,对非法活动保持警惕不依据任何非法、虚假的信息进行投资,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链接、扫码安装、其他渠道(诸如微信群、朋友圈、短信等)私人转发的二维码等。

实际上,近年来,发表此类声明的基金公司并不在少数。据界面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以来,包括新华基金、中信建投基金、富国基金、华润元大基金、汇添富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发表过类似的声明。综合来看,相关不法分子采用的传播方式都相对类似。

如去年12月份,浙商基金就曾表示, 近期已发现诈骗行为有: 通过微信(群)、QQ(群)诱导投资者下载安装“浙商单元板”等非法APP,使用“认购配售筹码”“抢筹认购”等表述诱骗投资者向虚假“阳光私募基金监管账户”充值转账等。

“非法网站或APP的地址、名称可能会不断变更,敬请社会公众及广大投资者一定要时刻提高警惕、注意辨明真假,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链接、二维码等,防范上当受骗,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免受侵害。”该基金指出。

北京市中闻(长沙)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凯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不法分子冒充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或者专家学者以“荐股”“投资理财”等方式从事诈骗活动,主要是利用投资者对金融机构、专家学者的信任,相信“内部消息”以及有行业专家背书的心理,来吸引投资者参与,达到骗取财物的目的。

刘凯指出,对于普通人来说,首先,保护好个人信息。民众要妥善保护好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卡号、存折账号、密码、手机号码等个人敏感信息,不要轻易告知他人。

其次,切莫贪心,远离高收益理财。“金融市场中的投资理财产品种类繁多,一般民众很难将其分辨清楚。高收益必存高风险,民众不能一味追求高收益,而要根据适当性原则购买与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金融产品。”他坦言,不能盲目听信所谓“金融专家”的推荐,更不要相信不法分子许诺的高额回报。

第三,不要点击不明链接和扫描二维码,也不要轻信电话、短信、QQ、 微信中的所谓退款、贷款验资、司法协查、商品退款、积分兑换、中奖退税等信息。

第四,一旦发现被骗及时止损,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如不慎踏入金融诈骗的陷阱或者遇到疑似金融诈骗的情形,应当及时止损,必要时向公安机关或银行等金融机构寻求帮助。同时,积极收集并留存有关证据,对于未被公安机关刑事立案的,还可以提起诉讼来寻求解决。

“识别理财产品的真假,首先应当从理财产品的发行主体入手。根据《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及《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我国境内向社会公众提供个人理财服务的合法机构只有“持牌”的金融机构。这意味着向个人发售理财或资产管理类产品的机构需获得央行、银保监会或证监会的批准。”刘凯说。

他表示,其次,要查验理财产品的备案登记信息。如通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网可以查询机构、产品,以及从业人员的信息。此外,投资前一定要仔细查阅相关的合同,充分理解金融产品的性质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