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并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当前,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再到数智化,数字化正从工具和技术支撑,逐渐演变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和新兴范式。近日,中国电子首席科学家、中国电子云总工程师朱国平做客光明网“网络强国·百人谈”专栏,就“数字时代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产业领域如何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等话题讲述自己的思考。
“新质生产力是通过原创性技术变革促进新兴产业出现,从而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型生产力。”在朱国平看来,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在产业潜力相对饱和的情况下,衍生出的一种更为先进的生产力形态。
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新质”,也就是以“自主创新”为内核,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要素。朱国平表示,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主技术的创新主导作用,在筑牢高安全数字基础设施的前提下,通过科技创新加速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从而实现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想要培育好、发展好新质生产力需要进行系统化布局,离不开创新型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和产学研多方合作。朱国平介绍,为了加强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中国电子云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分别成立了联合实验室,通过在进行联合攻关的同时,也能为行业输送优质的的人才;还与上海大学、长安大学等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全国产教融合创新示范基地,助推产教融合。“让人才链支撑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方能不断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朱国平说。
此外,随着原创性技术创新比重的增大,科技创新的不确定性也在不断增强。朱国平表示,前不久,国家相关部门在工作会议中表示,要宽容创新失败,激励国企放开手脚搞创新,“这是一个可喜的信息,因为我们探索的目标是‘星辰大海’,科研总是存在一定的失败风险,需要宽容的环境去对待和支持。”
针对产业领域实践中,如何让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驱动产业升级?朱国平坦言,不应该把其局限在某一个传统的高科技领域,各行各业都面临升级迭代。这其中,目前相对成熟的技术就包括“人工智能+”。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要优先推进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通过‘人工智能+’与行业相结合的产业升级,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发展质量,还能依托对数据的处理和研究,进一步拓宽数据要素发掘和数据交换价值,从而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朱国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