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阳“师带徒+黑科技”赋能高效执法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16 17:27

为适应当下生态环境执法专业要求,河南安阳以“师带徒”的模式,优化培养生态环境系统业务能力,目前已开展三期“师带徒”培训,累计培养“徒弟”352人,有效缓解了业务人才不足的局面。同时运用技术赋能,投入570万元购买执法装备,红外摄像机、道路积尘负荷走航车等黑科技投入使用,创新执法单元模式与优化营商环境相融合,实现了双向奔赴的积极效应。

“师带徒”以实战带动教学

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业务人才断层成了困扰执法的一大难题。为了提升生态环境系统干部队伍业务技能,加强技术骨干和后续技术人才培养,河南安阳根据生态环境工作性质和特点,划分了12个专业,评选推荐24名生态环境领域领军人才、专家为各专业开展日常教学活动,运用这种“师带徒”的“造血”模式,力求打造一支技能型、专业型、创新型技术人才队伍。同时,全面开展“五比”活动,不断激励执法人员“比、学、赶、帮、超”,苦练内功。在2023年河南省环境监测监控业务大比武活动中,安阳代表队取得团体三等奖、6项个人二等奖、2项个人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在整个“师带徒”活动中,生态环境执法专业以“实战”带动“教学”,严厉打击恶意违法行为。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员们自主办理各种生态环境违法案件,从一个个生态环境执法小白变成了生态环境执法铁军。学员刘人玮在2023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技能比武中获得专业组在线监控竞赛一等奖、理论竞赛二等奖、新装备应用竞赛二等奖、VR模拟检查竞赛三等奖。

 “黑科技”赋能高效执法

“以往生态环境执法靠的是经验,全凭眼神和嗅觉,现在技术赋能,生态环境执法也有黑科技了。”执法人员牛晓亮说。在检查涉挥发性有机物行业企业中,使用“PID”(手持式光离子化检测仪)检测挥发性有机物浓度,使执法证据数据化,彻底改变了全靠“用鼻子闻”。

目前,生态环境执法的“黑科技法宝”还有很多,如检查化工企业是否存在泄露时,动辄数十几米高储罐或几十米高烟囱,原来执法人员都要亲自上去取样查看,现在执法人员无需攀爬,在地面使用红外摄像机就能发现泄露源。执法人员使用无人机可以快速便捷锁定证据,告别了“喊破喉咙不开门”无法正常取证的局面;使用便携式紫外烟枪或水污染物检测仪,可以快速测定大气或污染物浓度,为现场执法线索的快速取得和案件办理提供了最大的便利;还可以综合运用在线自动监测、用电监控等大数据分析功能,即使不去现场也能发现企业违法排污的“蛛丝马迹”。

近年来,河南安阳立足新发展阶段,以队伍能力建设为保障,以优化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为目标,用足用好生态环境执法“黑科技”,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

2021年以来,安阳先后投资570多万元用于购置执法装备,包括道路积尘负荷走航车、执法记录仪、移动执法终端、无人机、测距仪,流量计、防爆照相机、红外摄像机、热成像仪、粉尘快速测定仪、多参数气体检测仪等。在满足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装备配备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还配备了手持式土壤重金属分析仪、电磁辐射检测仪、手持式核素识别仪、水质检测工具、防水笔型酸度计、烟气黑度仪等,技术赋能为生态环境执法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

“异地用兵”破解执法干扰

为了避免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照顾情面、怕伤和气等情况,在打击违法排污专项行动中,安阳市生态环境执法队伍探索建立执法单元,3至5人为一个执法单元,由市支队统一指挥、分派任务,打破原有隶属关系重新组合,异地用兵,有效破解了执法干扰问题。

同时锤炼执法业务能力,在2023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技能比武活动中,安阳荣获集体二等奖;选派的业务能手获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1个,有效提振了全市执法人员的士气,展现了安阳生态环境执法人员的风采。

在日常执法过程中,动态更新“双随机”监管数据库,实现监管全覆盖。监管数据库企业数量从2022年的5301家增加到5895家,通过分类实施执法监管和随机性检查、无打扰执法、大数据研判等进一步提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效能。

今年以来,全市共计完成“双随机”抽查检查企业1710家,其中,特殊监管对象25家、重点排污单位239家、一般排污单位1438家,发现问题144个,立案调查13家。(河南安阳市生态环境局 睢晓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