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积极探索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模式 浇灌“科技花” 培育“致富果”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0-20 14:42

近年来,榆林市各级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积极探索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模式,在硬件和平台建设方面持续发力,初步构建起了以“一区六园”农业科技园区和“六站两中心一大院一基地”为主体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为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插上了“科技翅膀”。

特别是今年以来,市政府同杨凌示范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转化农业领域高新技术成果签订“两地三方”合作协议,进一步提升全市农业科研条件和创新平台建设水平。全面推进榆林南繁基地建设,在海南省乐东县建成占地224亩的南繁育种核心区,配套购置1203平方米的南繁科研实验楼,全市相关育种机构和企业计划于11月入园开展育种科研工作。在市农科院试验区建设旱区现代农业研究院(即将挂牌)、现代设施种植创新示范园(正在办理前期手续),榆林市现代农业科技实验楼建设也开工在即。今年,榆林还在全国率先建立了8支市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相关工作得到农业农村部和省农业农村厅的高度评价。

技术推广方面,榆林率先在全省以整市推进高效旱作节水农业五年行动,通过节水改造、补灌扩面、技术推广“三条路径”,分区域推广“六大模式”,极大提升全市粮食产能。先后示范推广全膜双垄沟播、膜下滴灌、垄膜沟灌、深沟探墒、宽垄双带等一系列技术模式,马铃薯“八化”、玉米“六化”高产集成技术,小杂粮四项主推关键技术。围绕宜机化玉米品种选育、玉米密植增产种植技术研究、马铃薯水肥一体化、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开展多项农业关键技术攻关。全年共实施10万亩国家玉米单产提升、60万亩玉米增密度、30万亩马铃薯标准化生产、60万亩杂粮良种覆盖、8万亩大豆复合种植推广等项目。

一系列有力的举措,让榆林农业在科研领域收获颇丰。近年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累计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5项、省市科学技术奖16项、省农业技术推广奖12项;先后选育玉米、马铃薯、谷子等作物新品种33个,其中3个玉米品种、2个谷子品种通过国审,填补了榆林没有国审品种的空白。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将紧密结合全市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坚定不移推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形成联结上下、跟进前沿、示范推广的“一主多元”推广体系,将更多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新的现实产能,为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