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康庄大道 科技创新正攻坚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0-06 20:20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今天我们继续“康庄大道”系列。我们仰望太空,中国空间站已经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模式;俯瞰大地,复兴号高铁列车已经驰骋在青藏高原;探秘深海,“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万米海沟成功探底;透视地底,几百台中国造盾构机正在奋力掘进。从产销量世界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到大飞机、大火箭、核电机组、航空母舰等国之重器纷纷崛起,中国科技创新动力澎湃、硕果累累,这背后起关键作用的是一大批关键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被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才能够把握发展主动权,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引擎和战略支撑。

这是今年6月,我国首台超大型盾构机用主轴承研制专家组评审的现场,这台命名为“破壁者”的主轴承直径8.01米、重达60吨,可应用于直径16米级的超大型盾构机。“破壁者”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盾构机制造领域又攻克了一项关键核心技术。

盾构机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装备,被称为“世界工程机械之王”,承担着穿山越岭、过江跨海的重任。主轴承被喻为盾构机的“心脏”,是盾构机刀盘驱动系统的关键核心部件。主轴承类似于手掌的掌心,四周承载着刀盘,带动刀盘旋转实现隧道挖掘。过去的近20年,我国盾构机制造从依赖国外进口到占全球市场份额接近七成,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盾构机国产化率已经达到98%,但主轴承这个关键部件一直依赖国外进口。

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设计研发总院院长靳党鹏:“假如我们想买德国进口的轴承,基本上订货两年以后才会供货,导致现在国家困境是需而不得,需要了,但是现在拿不到手,这是我们一个痛点。价格也都很昂贵,8米直径主轴承基本都是1000多万。”

为了满足国家重大需求、解决装备企业长期被卡脖子的痛点,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关键时刻,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国家队出手了。2020年,中国科学院启动了“高端轴承自主可控制造”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科研团队领衔向盾构机用主轴承这项关键核心技术发起了攻坚战。他们集聚了中国科学院七家研究所的科研力量,同时又联合二十多家院外的企业事业单位一起联合攻关。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原所长左良:“盾构机的主轴承制造链条长,工艺环节众多,技术复杂综合,涉及到从基础材料到整体部件,从结构设计到加工制造,以及评价检测,需要多个学科交叉集成。”

大型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只能前进,不能倒退,主轴承一旦失效,会造成严重损失,可能导致建设的隧道作废、盾构机永远深埋地下。因此,主轴承要具有极高的承载力和可靠性。这对制造主轴承的轴承钢提出了极高的要求。8米直径主轴承在工作时可承载的最大轴向力为10万千牛,约等于承受1万吨重物的重力。找到制造轴承钢的超强材料是研制团队面对的最大挑战。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胡小强:“首先是高洁净,然后要高均质、高强韧、高耐磨,材料要具有这个属性,来保证主轴承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稳定、可靠,这样才能保证工作1万个小时10公里使用寿命。”

经过大量的实验和计算分析,研制团队将目光瞄准了稀土钢,最终开发出“低氧稀土钢”关键技术,使轴承钢的拉压疲劳寿命提高了40多倍,接触疲劳寿命也显著提高。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轴承先导专项负责人李殿中:“稀土加到钢里之后可以提高钢的性能,非常明显,但是在工业应用的时候这个性能不稳定。我们在研究中发现,问题的根源来自于稀土钢里边氧元素的问题,材料的纯度有问题,我们控制了稀土钢液中和原料中氧的问题之后,所谓的双低氧,就开发了低氧稀土钢技术,应用之后性能稳定且显著提升。”

从材料出发,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制团队联合企业集中攻关,先后解决了精密加工、成套设计中的12项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仅用三年时间,就研制成功直径从3米级到8米级的盾构机主轴承,打通了我国盾构机自主可控制造的“最后一公里”,国之重器终于有了“中国心”。

左良:“这次攻关是政府组织协调、政产学研联动发力的一次成功体现,是中国科学院探索新型举国体制下,科技攻关的一次成功尝试,彰显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定位。”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采取新型举国体制,新在既发挥了我们体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又尊重了市场规律,国家集中力量实现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突破之后再迅速应用在市场上,这件事做得好,才能够有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伟大目标的实现。”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关键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键在于自主创新、在于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买不来,讨不来。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

这是一家新型显示领域科技领军企业柔性OLED高端生产线的实验室。企业科研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他们最新的颠覆性技术创新成果。

浸入水中后,常规显示屏的剪切边缘立即被侵蚀、图像快速失效,而采用创新技术的柔性显示屏,经过半个小时以上的水中浸泡实验,图像依然显示正常。

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肖一鸣:“维信诺ViP技术采用了光刻工艺进行像素图形化,可以确保每一个只有十几微米大小的像素单元实现独立的封装,也就是每个微小的像素点都可以得到独立的保护。在显示屏遇到磕碰、划伤等情况的时候,‘伤口’部位不会像传统OLED显示屏一样快速恶化,导致整块屏幕失效。”

新型显示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过20多年不断的追赶和创新,目前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已经实现了全球领先,但在一些重要材料和装备的核心技术上,还没有实现完全自主可控,部分OLED显示领域的关键技术一直受到国外专利体系的限制。维信诺通过自主创新,成功找到了一条颠覆式技术路径,他们称之为ViP技术。该技术的性能指标不仅优于传统技术,还可以实现全尺寸应用,能做成任意形状,满足个性化定制需求。

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张德强:“我们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实现了独立自主的生产技术方案。过去可以走跟随的路线,对于显示技术可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但是到了新的时代,别人已经不允许跟着走了,我们的关键核心技术已经买不来,也要不来了,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只有自主创新,真正理解科学原理,我们才能够洞察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趋势,为实现颠覆性技术创新提前做好布局。”

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不仅要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还需要改革科技攻关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创新效能。这里是位于北京亦庄的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今年7月以来,示范区的一些交通路口新装备了一台国产边缘计算节点设备。边缘计算节点设备被称为车路协同的“大脑”,是支持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的核心设备。交通路口安装的所有摄像头、相机、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感知装备采集的智能网联数据,都需要通过边缘计算节点设备进行实时计算处理后输出,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车路协同信息。

然而,就在一年前,中国自动驾驶和智慧交通领域的边缘计算节点设备国产化还是一个空白,其核心部件及软件都由国外头部厂商垄断。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新材料与智能制造科技处处长杨璞:“我们路侧的边缘计算结点设备是自动驾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共性设备。涉及到我们的数据安全、我们的国家战略安全,还有我们人民的生命安全,这个关键设备必须通过自主可控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为了早日攻克边缘计算节点设备这一关键核心技术,北京市科委采取了一项新的科研攻关机制,那就是“揭榜挂帅”,向全社会公布攻关榜单,公开遴选科研团队,打破科研“小圈子”,英雄不问出处,谁能干谁来干。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创新理论研究所所长李哲:“通过‘揭榜挂帅’能够最快速度发现或者找到对应的学科、对应的团队,能够把这些团队和资源有效组织起来,更高效率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榜单发布后,北京市科委共收到12个由企业牵头组成的联合团队提交的有效申报材料。最终,百度团队成功“揭榜”,他们联合浪潮、京智网一起进行科技攻关。

经过近一年的紧张科研攻关,百度研发联合团队不仅开发了全球首个智能网联路侧单元操作系统(智路OS),还在CPU、AI计算芯片等关键硬件上完全实现了国产化,大部分指标优于或持平现有设备指标,支持的相机和摄像头接入由12路提升至20路,对交通参与者的3D目标检测与跟踪能力也进一步提升。

杨璞:“此次路测边缘计算结点成功攻关,取得了非常好的实效,除了实现自主可控,我们单个设备成本下降了15万元,按照我们下一阶段部署超过1000个路口来测算,将使得我们节省投资将近2亿元。未来随着我们这个设备规模化推广,将培育更大的未来产业,形成更多的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