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虹口寻访上海影业始发点!“艺行上海”City Walk沪上著名影院系列活动走进胜利电影院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1-10 22:35

原创 上海文联 上海文联

看电影 读建筑 听故事#

艺行上海

胜利电影院

“艺行上海”City Walk沪上著名影院系列活动,继大光明电影院、黄浦剧场之后,又来到了经过三年更新修缮,前不久重新开门营业、恢复影院功能的胜利电影院。它还是曾经的样貌吗?电影银幕能否重新亮起?内部的格局又有什么变化?天台上奇特的貌似《大闹天宫》里的悟空庙造型的建筑里有何洞天?本次“艺行上海”邀请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中文系硕士生导师,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汤惟杰为导览嘉宾,带领大家边走边看。

海宁路乍浦路地区,当年曾是赫赫有名的虹口影剧院“金三角”,此番City Walk,除了胜利电影院,汤惟杰还带大家去参观了乍浦路上的“虹口大戏院遗址”(眼下据说乍浦路正在搭建电影《酱园弄》一处户外景地),以及业已停业的国际电影院,建筑外廓依稀可见当年风采。

01

追溯历史,回到上海影业起点

或许是因为胜利电影院前不久刚开业,这里成为很多老虹口人“梦回童年”的现实场景,而在更多年轻人看来,其建筑外观别具一格,奇特得不像一个电影院,所以无论是怀旧,还是来猎奇,重新开门营业的胜利电影院迅速成为沪上热门的“文艺打卡点”。

汤惟杰开门见山地介绍自己是虹口“原住民”,出生在虹口,并且至今一直生活在虹口。而“艺行上海”的队伍中也有三位观众举手附议,亮明“老虹口”身份。

本次的主题城市步行,有一个贯穿的线索,就是上海电影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著名老影院。“之所以把这次‘沪上著名影院系列’第三站安排在虹口,实际上带有一个重要的象征意义——我们是在追溯历史,回到上海电影的一个起点,这里有上海首次放映电影之地礼查饭店,有上海首家正式电影院虹口大戏院。”汤惟杰说,“它不仅是上海电影业的起点,也是实实在在的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物质标志的这样的一个起点。”

胜利电影院建于1928年、开业于1929年年初,迄今已经有95年,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老影院。然而在过去差不多20年里面,已经与电影业务没什么太大关联,在最近两年才得以重新定位、重新布局、重新打造,让它回归“初心”,重新主营电影院业态。与此同时,这栋饱经风霜的老建筑也借此机会,在“整旧如旧”的前提下,“旧貌”换“新颜”。当然,我们今天来走访它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栋建筑又恢复了它最初的那个功能,重新又和电影牵起手来。

1929年2月11日开幕,未久即停业。随后由德商、英商接办,先后改名国民大戏院和威利大戏院。抗战胜利后由上海市社会局接收,改名民光剧院。

1929年2月11日开业,后因经营不善倒闭。1930年7月5日,由外籍孔雀电影公司接盘,改称为“国民大戏院”。有资料显示,自1931年起,鲁迅先生先后六次赴“国民大戏院”观看电影。

02

礼查饭店:上海首次放映电影之地

汤惟杰告诉大家,虹口区有太多在上海电影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标,比如位于外白渡桥北堍的中国证券博物馆(原浦江饭店),就是历史上电影进入上海的第一站。可能有人会问,上海第一次电影放映不是在徐园吗?“确实,这种说法是过去很多年里比较主流的观点,”汤惟杰解释说,“但是它在最近20年被电影史研究者的最新发现颠覆了,虽然徐园仍属上海较早放映电影的场所,但是目前学界公认的上海最早放映电影的地点是礼查饭店(后改名为浦江饭店,现中国证券博物馆)。”

这栋历史保护建筑当下的模样与放电影那个年代的外观已经不一样了,1907年浦江饭店进行过一次翻造,而第一次在这里放电影则是在1897年5月。诞生于1850年、曾是在中国出版的最有影响的英文报纸《North China Daily News》(中文名《字林西报》),从1897年5月15日开始连续一周,刊登了一则广告,礼查饭店(浦江饭店原名,英文名“Astor House Hotel”)将上演西洋镜,也就是19世纪末的爱迪生最伟大的发明。

1897年5月22日晚上,礼查饭店放映了《海浪拍岸》(The Waves Breaking on the Beach)、《英国士兵教会游行》(A Church Parade of British Soldiers)、《蛇形舞》(Serpentine Dancing)、《沙皇在巴黎》(The Czar in Paris)、《海德公园的骑自行车者》(Bicyclists in Hyde Park)等20多部短片。

03

虹口大戏院:上海首家正式电影院

介绍完礼理饭店这个影史地标后,汤惟杰带大家来到海宁路乍浦路口。他说,在上海人心目中,无论你是否住在虹口,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这里最辉煌的年代,包括黄河路也要比它稍晚一点成名。好几家后来在上海开了很多分店的大酒家,当年都是从乍浦路起步的,他们的第一桶金就是乍浦路上来的。

乍浦路与海宁路的交汇口,立着一个纪念碑。纪念碑是2008年虹口区政府树立的,纪念的是1998年被拆掉的一栋历史建筑——虹口大戏院,它是上海首家正式电影院,也是在《字林西报》上,1907年6月开始,就有关于它要放电影的广告了。这是我们目前能找到的这栋建筑里最早的电影放映信息,之后的8月份也有,可能那时也未必每部电影都会在报上登广告。

在《字林西报》上登广告时,影院的名字叫Colon Cinematograph,1915年改名“虹口活动影戏院”,1919年才采用“虹口大戏院”这个名字。1970年代,这里曾叫“虹口文化娱乐厅”,里面也放电影。1980年代中期以后,有一段时间变成了录像厅。1998年,海宁路实施拓宽工程,整条海宁路路面至少拓宽一倍。“纪念碑的位置大致就是当年虹口大戏院后墙的位置,”汤惟杰说,“非常可惜的是,当年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意识还不够浓厚,外加建筑整体平移的技术成本可能还相当高,这个在上海电影史上意义重大的建筑还是被拆除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音乐厅就幸运得多了。”

04

国际电影院:曾经排名沪上票房老二

接着,“艺行上海”的队伍又来到了马路对面已经停业的国际电影院,它的外立面很像国泰电影院,亦属Art Deco风格。国际电影院位于海宁路330号,1932年11月2日开业,当时名为融光大戏院(Ritz Theatre),由粤商卢碧成投资创建;1945年改名为国际电影院,2009年重建为星美国际影城。它是一个单层的电影院,但是它的排数很多,有54排,可以说是上海座位排数最多的电影院。

“作为老虹口,我们小时候都知道,买国际电影院的票千万不要买35排以后的,因为离得太远,观影效果就要打折扣了。”汤惟杰说。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际电影院的票房仅次于大光明,成为上海市区电影院票房亚军。它的优势之一是座位数多,但劣势是它是一家二轮影院。

05

胜利电影院:94岁重务正业

行程的最后,“艺行上海”队伍来到修葺一新的胜利电影院,大家在一楼放映厅观摩了一部讲述胜利电影院前世今生的短片。影片放映前,汤惟杰介绍说,经过改造以后的胜利电影院,格局与以前有所不同。当年电影放映厅是在二楼,它是一个双层放映厅,但由于1990年影院的经营方改动了建筑结构,增加了不少立柱,重修建筑时就只能因地制宜,根据现有结构,将二楼设置为一个通透的展厅,目前是一个电影海报展;未来这里还可以举办各种各样的电影活动和展览。

因而观影区域就只能设置在一楼,目前是一个50座的迷你小厅。将来这里会有比较多的为影迷度身定制的一些电影活动,或者是电影相关的一些接待任务、小型展会等。

1949年6月7日由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接管,同年12月易名胜利电影院,1992年内外大修,1993年10月成为上海首届国际电影节六家分会场之一。

对建筑楼顶有一个仿佛庙宇的构筑物,大家也表现出浓厚兴趣。汤惟杰介绍说,这幢房子始建于1928~1929年,之所以下面是一个西式的房子,上面却顶了一个中式的小庙,就是因为1920年代,上海的建筑界比较时兴“古典复兴”的话题,就是讨论我们的传统建筑以什么样的方式能够和现代建筑结合。1929年正式开业的胜利电影院,加了这样一个中式塔楼,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受当时这股思潮的影响。

黄昏时分,大家登上胜利电影院的天台,参观了那间犹如孙悟空化身的小庙的“会客室”。在落日余晖的映衬下,今天的City Walk止步于此,大家在这个充满历史记忆的地标建筑上,眺望小半个虹口区,希冀上海电影业的明日辉煌。

文编 | Ray

美编 | Yep

摄影 | 蔡晴

动图 | 金捷

原标题:《去虹口寻访上海影业始发点!“艺行上海”City Walk沪上著名影院系列活动走进胜利电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