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电影院”公益共建计划是分众晶视在2018年发起的一个公益项目,这个公益项目主要为祖国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放电影,以免费公益的形式为每一所学校放3年电影。
到目前为止,“天堂电影院”公益活动已经做了5年,遍布祖国10多个省、20多个乡村、30多所学校,集中在西南地区、西北地区的西藏、内蒙古、新疆、青海等地区。
为什么分众晶视会发起“天堂电影院”公益放映计划?背后有怎样的人文、社会及品牌思考?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对话了分众传媒联合合伙人、分众晶视总裁、“天堂电影院”公益共建计划发起人程城。
给西部的孩子放电影
《中国经营报》:为什么会发起“天堂电影院”公益共建计划?
程城:“天堂电影院”公益共建计划是以免费公益的形式为每一所学校放3年电影,刨除寒暑假,这3年我们能放映不少于90场的电影给到西边偏远地区的孩子们。我们希望每一个孩子在6—10岁这三四年间都有电影伴随他(她)的生活。
因为现在农村还是有很多的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孩子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现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加上智能手机的普及,让孩子们接触电子产品的年龄变低,但现在很多互联网产品尤其以算法为主导的软件产品,信息茧房的问题比较突出,当看到暴力的视频内容后,系统就会不停地推送暴力相关的内容。也就是说,当孩子们接触到那些信息茧房之后,他(她)的眼界、视线就会被信息茧房锁定。
《中国经营报》:给乡村的孩子们放映电影,除了让他们走出信息茧房,还有怎样更深层次的思考?
程城:我们最重要的想法是希望孩子们放下手机,少玩游戏,少看短视频。手机已经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并将改变下一代的生活。 6 —10 岁的孩子正是探索欲最强的时候,现在孩子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在被短视频、游戏这些内容所构建。但现在手机里边传递的一些负向价值,对美好生活其实没有太大帮助,需要正视和不断修正。
“天堂电影院”在影片内容上选择放映包括新主流电影、儿童电影、开阔眼界的科幻电影,是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电影建立自己更广阔的世界观、有温度的人生观,有探索未来的认知和想法,让他们意识到未来有更多的可能性、有更多的希望。
希望有一天他们从乡村里走出来,是因为一部电影建立了自己的梦想。
电影传递社会价值
《中国经营报》:分众晶视在做的“天堂电影院”公益共建计划也会以纪录片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做成短片在城市电影院进行播放,这有怎样的思考?
程城:分众晶视在“天堂电影院”启动仪式过程中,会安排专业影像团队摄制剪辑主题纪录片。通常都以当地孩子们的视角,记录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天堂电影院”第一场电影放映的情形。
我们通过影院的形式播放记录“天堂电影院”公益共建计划的纪录片,是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社会意义的事情。因为分众传媒是一家媒体属性的企业,如何发挥好媒体属性来帮助公益,是我们“天堂电影院”最初就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的工作。
“天堂电影院”公益共建计划是一个有社会性的公益活动,在城市电影院里来播放这个纪录片可以让很多城市里的人看到,原来乡村的孩子们也需要电影。但实际上乡村的孩子们很多没有看过电影,甚至在他们生活的周边几十公里根本没有电影院。公益的一方面是践行,是我们去实践公益行动,造福具体的受益对象。公益还有更重要的一面是唤醒,使社会更多人看到某一个领域中公共服务的缺失,我们在影院持续播放“天堂电影院”纪录片,就是在做一种唤醒的工作。让更多都市人群了解到,在城市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看电影这件事,还有很多乡村小朋友很难享受到。我们在乡村放电影,能惠及的孩子总是有限的,而我们在影院播放纪录片唤醒的人群一定是更多的。只有更多人意识到这个问题,才会有更多资源流向这个领域,才会有机会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社会服务缺失的问题。
同时“天堂电影院”公益共建计划也需要有爱心的志愿者和社会人士,为这个事业加一块砖、添一块瓦,让祖国的更多的孩子们能看上电影。
另外,品牌通过我们发起的“天堂电影院”公益共建计划,可以搭载更多的温暖、动人情绪的内容,除了展示产品价值和品牌价值外,还能有效传递企业的社会价值,可以与消费者完成品牌的搭建与沟通。
《中国经营报》:现在中国电影市场的银幕数在全球领先,很多四、五线城市也有了最新的电影院,你怎么看现在电影市场的发展?
程城:我们的电影市场现在非常繁荣。2023年中国电影暑期档票房206亿元,总观影人次超5.04亿,总场次3460.7万,打破中国影史暑期档票房、人次、总场次等纪录。
一方面,电影院以惊人的建设速度,迅速下沉到广大的三、四、五线城市,我国现在有8万块银幕,电影放映的基础设施位居世界第一,并且三、四、五线城市新建影院更多,设备更新更好。电影下沉市场也在快速增长,以今年的春节档和暑期档为例,2023年春节档与2019年春节档相比,三到五线城市的票房增速是一线城市的39倍,暑期档三到五线城市的票房增速是一线城市的10倍。同时,现在电影内容的供给端丰富,影片类型非常多元化。
另一方面,电影发达的标志不只是年人均观影次数在提高,同时观影群体要广泛,不只是Z世代,还有中老年人群。其实观看电影的认知成本低,不需要有学历、宗教信仰等要求,是纯粹的大众消费。现在一年有16亿观影人次,在20世纪50—60年代时,观影人次的绝对值其实比现在还要高。因为那个时候没有其他的娱乐、社交活动,大家主要的文化活动是在村里、学校、影剧院、工厂看电影。现在的中老年人群其实是伴随着电影长大的一群人,他们有固定的观影习惯。现在老的影剧院、露天电影的放映在减少,下沉市场电影院的建设,丰富的电影内容供给,增加了中老年人的观影频次。
另外,电影市场发达还有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个人选择观影频次在增加,而不是合家欢、带孩子的观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