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共话“粤派电视剧”新繁荣!电视剧《珠江人家》专家研讨会在京举办
12月9日,粤产年代传奇大剧《珠江人家》专家研讨会在北京举办。研讨会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影视发展研究中心、广东广播电视台主办,来自中国文联、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电视艺术家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广播电视局、广东广播电视台等单位的业界、学界代表齐聚一堂,围绕《珠江人家》的创作生产传播及社会影响展开研讨交流。
《珠江人家》由高满堂担任总编剧,吴斌执导,柳桦编剧,杨烁、张翰、郭晓婷、曹骏、于震等领衔主演,李乃文、潘雨辰、赵恒煊等特邀主演。该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期间,平均收视率达2.503%,最高收视率更突破3%,在央视一套2023年度黄金档剧集中位于收视前列。
《珠江人家》以陈氏三兄妹的分别、寻找、团聚为主线,刻画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年代传奇故事。该剧更开创性地将岭南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粤菜、粤剧、粤中医药三大行业相交相融,铺开了一幅色香味俱全的岭南生活画卷,书写了岭南人勇于拼搏、生生不息的精神内核。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一届主席仲呈祥对该剧作出高度肯定:“《珠江人家》是近期以来一部具有标志性意义,甚至对全国电视剧创作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重要作品,也让我们看到了广东电视剧的重新崛起。”
人物命运与时代波澜同频共振
家国情怀感人至深
《珠江人家》以陈氏三兄妹的故事为主线,用年代传奇剧的经典家国模式让人物命运与时代波澜同频共振。故事中的爱恨情仇引人入胜,表达的家国情怀动人至深。
在第十届中国文联副主席、光明日报原总编辑、中央电视台原台长胡占凡看来,《珠江人家》是著名编剧高满堂在年代剧创作方面的一次新尝试,故事结构、语言表达、人物塑造都有新突破和新提高。该剧具有很强的可看性,“好看又耐看”,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和丰满、多层面的人物性格,成功吸引观众一直看下去。
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刘文峰表示,《珠江人家》以粤菜、粤剧、粤中医药文化作为文化底色,用精微之笔刻画了宏大历史背景下平凡人的故事,折射出时代风云变化和历史不断进步的客观规律。
人民日报社文艺部主任袁新文认为,《珠江人家》平衡了战争的宏大叙事、文化叙事与生活叙事之间的关系,“在大开大合中讲故事,在大爱大恨中写人物,在大是大非中显情怀”。
“当个人命运与家国命运同频共振,他们的爱恨情仇深化为家国大爱,这种历史厚重感、人物命运感,以及时代意义和价值都被凸显出来,让剧集更有穿透时空的现实意义。”《光明日报》高级编辑、编务统筹李春利评价。
岭南文化呈现独到
风骨引发共鸣
“编剧支撑着一个故事的创作,没有一流的编剧,不会有这样的好作品。”在仲呈祥看来,《珠江人家》剧本创作的独到之处,在于对“度”的把握。三个主角作为革命烈士之后,分别进入了粤菜、粤剧、粤中医药三大行当,最终上演了一出荡气回肠的革命传奇故事,从个人关怀到家国情怀,情节环环相扣,人物有血有肉,编剧的巧思可见一斑。
此外,《珠江人家》的故事还彰显出了深厚而璀璨的岭南历史文化底蕴与地域特色。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副召集人夏晓辉提到,剧中处处展现出岭南历史文化的沉淀与创新,为观众奉上一场岭南文化的饕餮盛宴,更赓续了岭南文脉,增强了文化自信。
“好的编剧,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进入正式创作之前,高满堂搜集了100多本关于粤菜、粤剧、粤中医药行业的书籍,在资料上仔细批注,为柳桦指点故事创作的重点关注方向。研读资料后,高满堂又带着柳桦到广东各地深入采风,了解三大行业的发展与传承,“尝尝岭南的味道”。
“采风的意义不仅仅是看表象,而是看出一个地方、一群人的精神气质。”柳桦在会上分享。
剧中以陈家三兄妹为代表的珠江儿女,在坚守粤菜、粤剧、粤中医药为代表的岭南文化的同时,还努力折射岭南文化中诚实守信、兼容并蓄、与时俱进,努力开拓创新、求变的文化精髓。
李春利认为,剧中的岭南人物具有侠义担当,为人处世向善、向上,这种“岭南风骨”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与美德的缩影,引发全国观众共鸣。
“粤派电视剧”再创辉煌
国际传播极具潜力
在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有京、沪、粤三派电视剧鼎足而立的说法。20世纪八九十年代,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依托政治、经济、地理优势,创作出《外来妹》《情满珠江》《英雄无悔》《和平年代》等一批优秀“粤派电视剧”,风靡全国,引领着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和审美风尚。如今《珠江人家》的播出又为粤派电视剧再创辉煌。
“《珠江人家》是一部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粤派电视剧,过硬的文学剧本,风格鲜明的影像语言,云集实力派青年演员和老戏骨,以通俗化、传统化的历史表达,达成地域圈层的突破,达到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传播效果,在全国荧屏掀起一股久违的沁人心脾的南粤风潮。”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范宗钗认为,《珠江人家》是粤派电视剧的新晋破圈之作。既要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又要从宏大事业关注国家、民族命运,建构集体记忆,以凝聚更大的价值公约数,《珠江人家》为解决这一影视创作难题提供了很好的启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冷淞则认为,《珠江人家》在创作中极为注重知识感、获得感、传承感的呈现,在剧情中融入大量的非遗知识,会极大地提升文化感和受众的认知边界。他建议可以将《珠江人家》翻译成国际语言,能够更好地向海外传播、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果。
南方日报记者 张思毅 发自北京(张思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