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次拧开几枚螺丝,小心卸下微波炉后盖,再拿起万用表的两支测试表笔在不同区域试探……反复测试几次后,张辉明就做出了判断:微波管老化引起了故障,更换一下就能继续使用。这是记者初次见到张辉明的场景。
张辉明出生于1968年,是土生土长的松江人,从事家电维修已有三十多个年头了。就在不久前,他成为全区首批集中登记的社区服务个体工商户之一,在中山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工作室开展经营活动。他将这份年少时的兴趣爱好慢慢发展成了一项事业,更解决了无数社区居民的难题,不少出现故障的家电到了他手里都能“药到病除”。“修理家电其实和医生看诊很像,抓住关键点,把坏掉的零部件换掉就好了。”张辉明说。
始于热爱 费心钻研
早在学生时代,张辉明就对无线电物理产生了浓厚兴趣。中学毕业后,他进入乡办厂工作,心中一直没有放下这份热爱,他便买来电路维修相关的书籍资料,在工作之余自学研究。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知识学得差不多了,张辉明却一直苦于没有实践的机会。“那时候也走了弯路,看了书还是感觉云里雾里。后来发现其实维修并不需要掌握那么多电器制造设计的知识,重要的是要了解电气工作原理。”张辉明回忆道。
18岁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张辉明从广播中听到了一则信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与上海广播器材厂合作开办了无线电修理培训班,这令他兴奋不已。培训班为期两个月,学费需要上百元,张辉明没有犹豫就报名了,而他当时的月薪只有30元。
进入器材厂,亲手摸到了各式各样的电视机,张辉明从书中学到的知识才变得形象具体起来。培训期间,他经常待在器材厂的车间里,跟着老师学习,在一次次实操训练中掌握了过硬的专业技能。
废寝忘食 醉心修理
有了理论支撑和实践积累,张辉明信心满满,想全身心投入家电维修行业。在他看来,尽管当时电视机这类家电还未普及,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家电维修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上世纪90年代初,张辉明辞去了原来的工作,在车墩镇华阳老街租了一间门面房,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修理店,这一干就是十几年。“那时候什么都修,电视机、收音机、影碟机……有些一会儿就修好了,有的要修上好几天,遇上着急的活都来不及吃饭。”张辉明回忆道。
有一次,修理店附近一家小卖部的冰箱出现故障无法制冷。正值盛夏,望着满柜的冷饮,小卖部老板急坏了,连忙到店里找张辉明求助。经过检测,张辉明发现问题出在冰箱的压缩机上。但是店里没有现成的配件可以更换,需要去市区的新闸路才能买到。虽然已经是下午三点,张辉明还是决定马上出发去买配件,他辗转公交车和地铁,历经四个多小时,终于带着配件赶回了店里,顾不上吃饭和休息,他又马不停蹄开始修理。“好在当时用棉被捂着冰箱保温,等到冰箱恢复正常制冷时,冷饮还没有完全融化。”张辉明笑着说。
钻研学习 破解难题
从业多年,张辉明修得最多、最喜欢修的还是电视机。在他看来,电视的声音、图像、颜色是三个独立的系统,排查起故障来便可以一目了然,方便“对症下药”。
而随着时代发展,电器不断迭代升级,各式新产品层出不穷。张辉明没有墨守成规,在修理的同时不断钻研开发新领域。其间,他啃过不少“硬骨头”。“有一台坏了一年多的电视机我断断续续修了几个月,还真被我修好了。”谈起这件令他印象深刻的事,他依然满是成就感。
那是一台21寸的遥控液晶彩电,主人买来使用了一年多后突然坏了,此后一直没能修好。张辉明无意中听说了此事,便提出自己可以试试。他将电视机搬回了家里的修理间,仔细琢磨故障原因。“一般来说,第一步就是清理线路板,找出有问题的地方。”完成这一步骤后,张辉明判断是电视电源故障,有两处小零件损坏。然而,就当他将全新的替换零件安装上去时,电路一下子就烧坏了。张辉明重新买了零件一连试了几次,结果都以失败告终,这令他百思不得其解。
自那以后,张辉明只要闲下来就会查看那台电视机,试图破解心中的谜团。“我对自己的经验有信心,应该就是那两个零件的问题,但是为什么一连上就烧坏,我想不通。”他说。在多次观察后,一处异常终于被张辉明找出:一块应该是4700欧姆的电阻元件实测只有4.7欧姆,误差足足有一千倍。原来,这是上一任修理师傅的误操作,在修理过程中更换了不同规格的电阻,才导致了电路后续的异常现象。当张辉明调整好电阻元件,再次换上新的零件,这台停止工作一年多的电视终于恢复了显像。“原本已经不抱希望了,没想到你把它修好了,真是感谢!”主人对此激动不已。
精于专注 忠于坚持
对于张辉明而言,家电维修的收益并不高,他身边许多曾经和他一样的从业者不是转型就是退出了这个行业。“我喜欢维修,而且这是一份让我能够自食其力的工作,我的性格也适合干这一行。”张辉明笑着解释他“守得住寂寞”的原因。
由于门店租金成本上涨,张辉明后来放弃了线下门店经营,转而在社区承接一些生活服务。但因为没有相应的门面,也就无法办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就在前不久,松江区市场监管局发布了《松江区社区服务个体工商户集中登记实施细则》,将辖区内功能性载体资源作为社区服务个体工商户登记的经营场所,帮扶个体工商户发展。张辉明成为首批集中登记的社区服务个体工商户之一,可以在中山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工作室开展经营。“终于变成‘正规军’了,我心里的底气也更足了。”张辉明笑着告诉记者。如今,工作之余,他也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经常免费为居民们修理家电。
采访时,张辉明的手机铃声不断响起,都是不同居民打来的“求助”电话。他表示,这已经成了自己的工作常态,只要大家还有需要,自己就会继续坚持下去,为更多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文字:彭璐
图片:高雨
原标题:《三十年如一日服务居民,松江这个“家电医生”把兴趣爱好做成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