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的火热,不仅吸引各路科技巨头、资本的疯狂涌入,也引发了作为底层基础设施的GPU的抢购,“供不应求”、“A800售价一周涨30%”一度成为市场热点话题,目前,这波抢购风潮也同样刮向了医药领域。
7月19日,“AI制药”概念股成都先导(688222.SH)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今年已启动完成一个批次GPU采购,现在在评估持续外部云计算能力。受此消息影响,19日成都先导午盘股价走高,当日收涨3.66%。截至今日(20日)收盘,成都先导下跌1.07%。
关于采购GPU会对今年业绩带来什么影响,以及会产生多少成本等问题,《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了成都先导,工作人员回复称,成都先导一直高度关注AI在药物研发领域的进展,并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但同时又表示,不方便透露更多,具体以公告为准。
有国内知名AI企业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与使用云计算或外包供应商相比,自己购买维护GPU的难度更高。作为一家药企,在知道有困难的情况下这么做,可能是出于数据敏感的考虑而选择的策略。”
《科创板日报》记者分别致电药石科技、恒瑞医药、信立泰在内的多家布局AI制药的企业,询问是否有自己购买GPU提升算力的做法,多家企业均表示,已有的相关动作已通过交易平台透露了。《科创板日报》记者查询公司的公告,均未发现有购买GPU的行为。
▌AI已渗透制药领域多个环节
东吴证券表示,AIDD(人工智能药物设计)主要有三要素:数据、算力和算法。其中,算力上,GPU云计算资源可以为AI制药企业提供运算支持,但由于本身成本较高,企业也可以通过自身平台能力搭建扩大算力。
目前成都先导已建立AI技术与DEL、FBDD(基于分子片段的药物设计)、SBDD(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关键核心技术的深度结合,同时已与腾讯、CambridgeMolecular以及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开展产学研合作;成都先导DEL+AI技术结合已经应用超10个项目,其中包括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2个自研项目。
对于AI模型的研究,成都先导日前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主要聚焦两个方向,一是利用已经积累的超过300个DEL筛选项目的大量数据集,构建靶点-万亿化合物的亲和力预测模型,赋能高质量苗头化合物发现环节;二是聚焦AI分子生成和评估、高精度结合自由能计算以及AI成药性评估,赋能新药优化环节。
国金证券指出,从制药的流程看,AI技术已经渗透到多个环节,AI技术的应用显著改善药物研发效率、减少研发成本和提高药物研发成功率,对新药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腾迈医药CEO何骑日前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AI对药物研发的推动力已经到了第二曲线,Biotech公司在做创新药研发当中,都不可避免需要在计算方面做大的投入。
▌CRO或成AI+领域最大赢家
事实上,除成都先导以外,国内目前已多家CRO公司通过自研或与AI科技公司合作等形式,积极布局AI制药领域。
其中,泓博医药(301230.SZ)已与深势科技、阿里云合作,加强AIDD领域技术布局,通过采用AI/ML的方法,可在数天内筛选数亿个分子的化合物库;美迪西(688202.SH)已与德睿智药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双方利用德睿智药特有的MoleculeDance与MoleculePro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平台;药石科技(300725.SZ)开发了基于超大成药化学空间的人工智能药物发现技术平台;皓元医药(688131.SH)与德睿智药进一步深化合作AI辅助化学合成研发。
浙商证券表示,CRO作为新药研发的服务商,对市场的趋势变化往往更敏感。无论是出于加快交付成果的角度,还是减少人工支出的角度,AI应用于药物研发对CRO而言都有巨大的吸引力。
该机构还表示,目前AI+医药面临最大的问题来自于有限的数据、不规范的数据及数据分散在各药企中成为数据孤岛。而CRO最大的优势来自于丰富的实验数据。AI短期无法替代传统人力为主的CRO,但凭借丰富的数据优势,CRO或可能成为AI+领域最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