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18 11:14
京政办发[2001]66号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五”时期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市计委、市科委、市经委、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制订的《北京市“十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一年九月十一日
- 1 -
北京市“十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市计委、市科委、市经委、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
为促进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本市建设全国知识经济发展基地,依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和国家有关部门制订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科技教育发展专项规划(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国家计委计规划[2001]712号),特制定本规划。
一、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一)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以198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为标志,本市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蓬勃发展。特别是“九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主导、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科技创新为动力的发展格局。
1.总量快速增长,产业发展充满生机。200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213.5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8.9%,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8.7%,分别比1995年提高13.2%和3%。“九五”期间,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
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本市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近万家,包括联想集团公司、北大方正集团公司、四通集团等一批高新技术骨干企业,蓬勃发展。2000年本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18.7亿
- 2 -
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0.4%;软件产品出口额约占全国软件产品出口额的67%,软件产业自主产权收入占全国软件产业自主产权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2.积极发挥科技优势,创新环境初步形成。“九五”时期,《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京政发[1999]14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加强了引导支持力度,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时,随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科研院所转制工作的全面启动,初步整合了首都科技资源。
2000年,本市签定技术合同金额达140.3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技术交易中心。北京地区2000年专利申请量超过l万件,占全国专利申请总量的10%。现已成立各种孵化器15家,“九五”期间累计孵化成功近300个项目和200余家企业。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得到发展,风险投资体系初步形成。
3.产业结构重点突出,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目前,初步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五大高新技术产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最快,2000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占本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的71.3%,构成高新技术产业的主体;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产业2000年实现增加值分别占本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4.6%、14.6%、8.2%、 1.3%。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在与传统产业
- 3 -
渗透、融合的过程中,新的产业不断衍生,高新技术产业的范围不断扩大。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了国有、集体、中外合资合作、股份制、私营等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态势。按实现增加值划分, 2000年中外合资合作经济占55.6%,国有经济占30.4%,股份制经济占9.2%,集体经济占4.9%。
4.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一区五园”的发展格局。“九五”时期,中关村科技园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30%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2000年,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679亿元,工业总产值1067.6亿元,出口创汇20亿美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26亿元,其中北京地区高新技术工业增加值178.7亿元,占全市的83.7%。中关村地区不仅成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而且对全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也起到了示范作用。
1999年,《国务院关于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为中关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园区功能不断完善,“一区五园”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园区建设全面启动,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腾飞初步奠定基础。
5.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拉动首都经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渗透和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提升和改造了传统产业,推动全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了全市国民经济的增长。2000年,高新技术产业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9%,对全市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0.3%,成为国民经
- 4 -
济重要的增长点。
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证明:只有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首都经济发展,才能不断开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局面;只有坚持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在京中央单位的积极性,才能使首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充满活力和竞争力;只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才能充分激发人的活力和创造力;只有不断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才能创造适合科技成果转化的环境。
(二)北京高新技术产业面临的发展机遇。以“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为理念的2008年奥运会为本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绿色奥运”方面,新型电池和清洁燃料车产业的发展将推动使用清洁能源,防治交通污染。环保新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改善本市生态环境。纳米材料等新材料产业可以为奥运会设施建设提供符合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要求的材料。能源新技术将推动奥运村和比赛场地最大限度利用地热、太阳能提供热水,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减少能源消耗。在“科技奥运”方面,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将使宽带数据接入服务、智能卡技术,电子商务服务将广泛应用奥运会,为其提供最新技术的移动通信系统,并可以保证交通网络的运行效率。高清晰度数字电视系统的建设将为奥运会国际转播传输高清晰度电视信号。生物技术的发展将为奥运会期间的疾病监测、防治、检疫和监督提供新的、更加有效的手段。
高技术领域中的重大突破为本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
- 5 -
新的起点。世纪之交,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领域出现了一些重大技术突破,如人类基因组精确图谱的绘制、生物芯片、纳米技术和超导技术等的推广应用,对新领域中关键技术的掌握,使本市高新技术产业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为今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国内外市场的加速开放将为本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开拓新的空间。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程的推进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北京的人力资源、综合的技术能力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将吸引国内外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这为北京迅速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开拓市场提供了难得契机。
经济结构的调整为本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将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带动能力,产业布局的调整将形成若干个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增长的基地,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将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全面建设为本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关村西区、中关村软件园、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北区、中关村科学城、清华科技园、北大科技园等园区基地建设和城市轻轨、学院路改造、圆明园东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即将全面展开,必将大大改善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硬环境,推进多方面
- 6 -
要素的聚集,为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高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新世纪,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行政审批手续有待简化,政府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央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资源有待进一步发挥;激励、吸引人才措施力度有待加强;科技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待加强等。
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和目标
(一)指导方针。“十五”时期,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实施“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以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发展为龙头,以“科技奥运”为重点,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着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五大产业;加速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力争实现重点领域的跨越式发展,为把北京建设成为全国知识经济发展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完善政府的导向协调作用。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服务和引导,重在创造良好的市场和体制环境。
――从结构调整的大局出发,确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抓好带动产业技术升级的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形成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一区五园”为主体的环城高新技术产业带,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 7 -
――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超常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重点领域的突破和跨越式发展;加速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首都产业升级换代。
――自主开发和引进有机结合,采取多种发展模式。要着眼于提高产业竞争力,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利用国外科技优势、融资渠道和中介服务。要认真研究自主开发、技术引进和利用外资等技术获得方式,针对不同的产业领域及其技术发展阶段,探索不同的发展模式。
(二)发展战略。“十五”时期,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要遵循自身规律,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实施以下战略,提高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中关村战略。把中关村科技园区置于优先发展的先行地位,使其成为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龙头。加快园区功能开发,完善园区基础设施,营造富有活力的创业服务环境,把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国家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创新战略。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并重的原则,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以占领优势领域技术制高点、提高总体技术水平为目标,建立灵活、高效的创新机制,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保持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领先优势。同时,将体制创新作为政府工作
- 8 -
的主题,改善政策环境,提高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活力。
科技奥运战略。紧紧抓住申奥成功给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来的难得机遇,将成功举办高科技含量的奥运会作为重点目标。集中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和环保等领域的当代最新技术成果,应用于2008年奥运会。在制订有关奥运行动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本市的技术优势,重点建设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高清晰度数字电视和清洁燃料车等一批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首都经济的发展,为筹备和举办奥运会提供强大的经济保障和科技支持。
全方位开放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加强对外开放的同时,更要注意对内开放。积极采取措施,广泛吸引国内外企业在京设立总部和研发中心。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吸引跨国集团在京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支持在京高新技术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加强引进国外智力,不拘一格任用各类人才,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国有企业改革事业的发展。
(三)发展目标。“十五”期间,本市高新技术产业在总量规模上要有显著提高,成为首都经济的主体;要为2008年奥运会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和经济保障;在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同时,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方面要取得突破性进展;要形成比较完善的技术创新与研究开发体系,产生一批世界先进的技术创新成果和有较高市场份额的高新技术产品;形成具有较强
- 9 -
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初步完成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初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首都知识经济体系,为把北京建设成为全国知识经济发展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总量发展。预计增长速度18%左右。到2005年预计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500亿元左右,约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38%,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2%;到2010年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5%以上。
企业发展。到2005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特大型企业达到5家以上,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30家以上;到 2010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达到10家以上,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上百家。同时,进一步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不断增强其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到2010年,在全市高新技术产品销售额中,中小型企业所占的比重要保持在50%以上。
科技创新。到2005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5%以上,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中关村科技园区初步建设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全市新建 30个左右国家级和市级研究开发中心、设计中心、工程中心。到 201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技术创新与研究开发体系,产生一批世界先进的技术创新成果和有较高市场份额的高新技术产品。
产业布局。到2005年,初步形成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核心,以八达岭高速公路、京密高速公路、京津塘高速公路为辐射线,以郊区县及北京周边地区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梯度布局,为
- 10 -
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园区发展。到2005年初步完成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心区为核心,包括海淀园、昌平园、丰台园、电子城科技园、亦庄科技园在内“一区五园”的开发建设。到2010年完成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总体目标,将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成为功能合理、科研发达、生产生活方便、环境优美的世界一流科技园区。
三、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设全国知识经济发展基地
“十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将紧紧围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把北京建设成为全国知识经济发展基地的“新三步走”战略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在科技创新方面,构建首都区域创新体系;在产业发展方面,大力发展五大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形成九条高新技术产业链;在区域建设方面,初步建成中关村科技园区;在产业布局方面,建设十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一)构建首都区域创新体系。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打破传统的部门、行业和条块分割,整合首都科技资源,建立健全以创新为目标的交流渗透和协同互动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科研院所改革,通过转制进入市场。积极引导在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办高新技术企业,鼓励本市国有企业与中央在京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建立研究发展中心,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积极推进在京部队科研院所“军转民”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 11 -
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建立创新资源向企业集中的机制,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不断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重点地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开发能力的骨干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鼓励国内外大型企业在京建立研发基地。大中型企业研究开发投入占年销售额的比重要达到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投入占年销售额的比重要达到5%以上。
完善首都创新孵化体系。加快高科技孵化器建设,形成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建立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国际企业孵化器和各种类型的专业孵化器以及孵化基地。进一步发展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联合建设的孵化器,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和投资商创办专业孵化器。“十五”期间,全市将新建30个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
初步形成首都经济创新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评估体系和创新型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鼓励开展技术服务、信息咨询、人才培训、会计、审计、评估、法律等中介服务。
改革科技创新的投融资机制。建立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投融资机制。发展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培育风险投资主体,加快风险投资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发展开放式基金,并运用建设债券、可转换债券等金融工具筹集资金。积极支持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
- 12 -
充分发挥中央在京单位的科技资源优势。促进中央在京科技机构与北京市各单位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采取开放、合作、资金支持等多种方式,利用中央在京科技机构的研发能力和产业化能力,建立高水平的研发中心、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和产业化基地。
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快人才资源开发,坚持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建设知识经济发展基地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切实落到实处。加快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和完善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
(二)开发中关村科技园区。“十五”期间,要按照“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十年创一流”的总体要求,集中力量加快开发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使之成为推动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立足首都、面向全国的科技成果孵化和辐射基地、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并成为举办奥运会,展示本市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科技最新成果的重要窗口。
1.基本完成园区功能开发。着重培育园区的商贸、研发、中试、孵化和人才培养功能。加快园区中心区建设,基本完成中关村西区开发和东区科学城的改造,推动软件园、生命科学园以及清华、北大等大学科技园的开发建设。实施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北扩工程、永丰科技园等一批重大项目。要注意突出特色,合理分
- 13 -
工,充分发挥各园区的优势。海淀园要着重开发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孵化和商务商贸功能。昌平园主要以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为重点,同时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和光机电一体化产业。丰台园要依托在军工、医学、航天、机械等领域的科技资源优势,形成以光机电一体化、环保设备、航天技术为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电子城科技园包括北京天竺空港工业区,要发展成为信息产业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亦庄科技园要形成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综合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2.建设完善的园区基础设施。引导各方面资金,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基本满足园区发展的需要。完成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和公路一环建设,建立便利的对外交通体系,加强各园区间的交通联系。完成圆明园东路和西路、清华南路、苏州街南路、双清路、昆明湖路、颐和园路和学院路等道路的修建和改建,建成快捷、方便的园区交通网络。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面改善园区市政配套设施,基本满足重大项目建设配套需要。
完成中关村宽带多媒体信息网工程,建设数字中关村、数字图书馆群、中关村电子商厦、信息化社区、远程高技术教育、网络协同研究平台等应用工程,建成园区管理、服务和商务等信息系统,使中关村科技园区成为数字化的园区。
3.营造富有活力的创业服务环境。要认真贯彻《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深入推进园区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减少
- 14 -
行政审批项目,简化审批手续,创造高效率的政府服务环境。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加强评估、项目策划、成果鉴定、咨询等中介机构建设,促进技术贸易和技术转让市场的发展。加强法制建设,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创造公平竞争、高效和富有活力的市场环境。
(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加快五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十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以首都科研实力为依托,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为重点发展产业;以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加快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在总体水平、科研开发水平、产品技术水平、企业经营水平等方面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电子信息产业: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工业化与信息化更加密不可分,信息技术向更广阔的应用领域渗透,电子信息产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十五”期间,电子信息产业将形成以软件产业为先导,以计算机产业,现代通讯业和微电子产业为基础的发展格局,使北京成为全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电子产品研发和生产基地。预计到2005年电子信息产业工业产值达到1360亿元。“十五”期间,预计总投资1100亿元左右,重点建设工程35项。
重点发展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技术、系统集成技术、软件复用和构件技术、软件工程支撑环境和工业化生产技术、IC设计及应用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网
- 15 -
络技术、数字技术、存储技术、通信技术等。
重点发展方向:微型计算机、服务器、新型计算机外部设备、移动计算设备、计算机软件、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等信息服务业、快速接入网及相关设备、网络信息安全产品、网络硬件和系统集成、大规模集成电路、液晶器件、数字彩电及发射设备和节目制作系统、移动通信网络技术设备、光通信传输设备等。
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是北京高新技术产业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点,“十五”期间,制定并实施鼓励政策,支持企业扩大规模,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推进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壮大。“十五”期间,预计总投资110亿元左右,重点建设工程25项。到2005年,预计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工业产值将达150亿元左右。
重点发展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生物医药工程技术、基因重组技术、基因治疗技术、新医药设计与筛选技术、制剂技术、新型植物药有效成分提取技术、中药先进单元制造技术、濒危稀缺药材的优质种源繁育技术、农业生物工程技术、轻工食品生物工程技术等。
重点发展方向:重大疾病治疗新药、生物芯片、中药新品种、新型制剂、天然药物提取、中药先进单元制造技术与装备、中药GAP种植、细胞免疫治疗、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转基因农作物、动植物生物反应器、胚胎工程等。
- 16 -
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业是以光电子技术为先导,以先进制造技术为基础,融合微电子、计算机、机械自动化和信息管理等有关技术形成的综合性高新技术,是当今信息业和制造业的最佳结合点和发展方向。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和装备是诸多发展领域的基础,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十五”时期,要发挥北京的优势和特点,突出一体化,大力支持光机电产业的研发和抓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十五”期间,预计总投资100亿元左右,重点建设工程40项。到2005年,预计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工业产值将达到240亿元。
重点发展技术:数控技术、激光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柔性制造技术、精密成型加工技术、工业过程控制技术、自动化仪表技术等。
重点发展方向:激光加工设备、机器人、数控机床、智能仪器仪表、液压和气动技术产品、先进数字印刷机械、光学仪器、分散控制系统、新一代医用治疗诊断仪器、电力电子器件、数码照相机等。
新材料产业:北京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是适应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发展的产品。“十五”期间,预计总投资55亿元左右,重点建设工程25项。到2005年,预计新材料产业工业产值将达到75亿元。
重点发展技术:高纯材料技术、半导体材料技术、高性能合
- 17 -
金技术、稀土材料和应用技术、金属特种加工技术、特种硅酸盐技术、工程塑料技术、复合材料技术、纳术技术。
重点发展方向:稀土永磁材料、纳米材料及改性产品、新型复合材料、非线性晶体、金刚石材料和工具、新型工程塑料、高纯试剂、单晶硅和化合物半导体材料、高温超导线材、介入性治疗材料、燃料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等。
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绿色奥运”为本市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十五”期间,预计总投资45亿元左右,重点建设工程15项。到2005年,预计环保产品制造、环保服务及资源综合利用等产业的总产值将达到100亿元。
重点发展技术: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水体污染防治技术、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技术、噪声污染防治技术、节能技术和工艺、新能源的利用和开发技术等。
重点发展方向:加快建设环保产业基地,清洁能源车及相关产品、汽车尾气净化装置、烟气脱硫除尘技术及成套设备、水煤浆制备及燃烧技术和成套设备、城市污水处理成套工艺设备、城市垃圾处理成套设备、太阳能利用系统、环境监测仪器仪表等。
2.推动九条高新技术产业链的形成。“十五”时期,要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起点高、辐射和渗透力强、带动面广的特点,重点发展若干市场容量大、技术含量高、带动性明显、具有战略
- 18 -
性的高新技术产业链及关键技术环节,初步形成若干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首都特点、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力争实现首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1)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产业链。形成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字移动通信试验系统――专用芯片、主板机及零配件――数字手机――无线通信终端产品――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等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产业链。
通过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开发G2.5数字移动通信技术、G3数字移动通信技术、无限应用协(WAP)技术、蓝牙(Bluetooth)技术等。在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试验系统环节,加快商用系统的研制和产业化。在数字手机及零配件环节,实现G2、G2.5、G3数字手机及零配件的产业化。在终端产品环节,生产为移动商务服务的无线通信终端产品等。
(2)信息网络产业链。形成信息网络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网络设备(网络交换设备、服务器、路由器、存储器等)――传输网及相关设备――接入网及相关设备――系统集成(软件、安全网关等)等信息网络产业链。
通过建设信息网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新一代高速宽带传输技术,包括密集波分复用技术、千兆的高性能安全路由技术、海量存储技术、无线宽带接入技术、高性能安全技术。在传输网环节,重点建设全光传输网、IP骨干网。在路由器环节,重点实现高端路由器的产业化。在接入设备环节,实现无线宽带接
- 19 -
入设备的产业化。在服务器环节,实现高性能安全机群服务器的产业化。在存储器环节,发展海量存储器。
(3)集成电路产业链。形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集成电路设计――新型半导体材料――集成电路制造设备――集成电路芯片――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整机和IC卡生产等集成电路产业链。
通过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高水平的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并开发大直径单晶硅切割及抛光技术、介质材料绝缘技术、半导体材料提纯及掺杂技术、材料检测与评价技术等。在新型半导体材料环节,重点实现8英寸、12英寸、16英寸单晶硅片的产业化,实现化合物半导体砷化镓单晶的产业化,发展移动通信、光通信用砷化镓(GaAs)、磷化铟(InP)基半导体微结构材料等。在集成电路芯片环节,建设达到20世纪末国际先进水平的0.25―― 0.18微米的深亚微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在集成电路封装环节,建成一批集成电路封装厂。在专门领域集成电路环节,重点发展移动通信、网络产品、数字化消费类电子产品等重要领域中的集成电路。
(4)高清晰度数字电视产业链。形成高清晰度数字电视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字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演播系统――发射系统――接收系统――专用芯片和显示器件――整机产品(机顶盒、高清晰度电视等)产业化等高清晰度数字电视产业链。
- 20 -
通过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数字电视广播信道编码技术、信源编码技术、数字全电视信号压缩/解压缩技术、数字电视体系标准等核心技术,开发发射与接收系统应用软件。在专用芯片环节,重点推进数字电视专用集成电路及关键件(机芯、激光头、光学组件等)的产业化。在演播环节,重点推进数字高清晰度电视节目演播室设备(摄像、录制、编辑、剪切、监制等)的产业化。在发射环节,重点推进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发射传输设备(调制器、发射机等)的产业化。在接收环节,重点推进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数字机顶盒、阴极射线管(CRT)数字电视接收机、背投式数字电视接收机等)的产业化。
(5)现代中药产业链。形成现代中药的工程研究中心和中药质量标准技术开发中心――绿色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濒危稀缺药材的优质种源繁育――加工基地建设――中药标准提取物――新型中成药――先进中药制造技术与装备产业化等现代中药产业链。
通过建设现代中药工程研究中心和中药质量标准技术开发中心,为现代中药的产业化建立完备的技术支持体系。通过建设绿色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加工基地,推广中药材种植规(GAP),解决大宗药材的可持续生产问题;通过濒危稀缺药材的优质种源繁育技术产业化,积极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解决濒危、稀缺药用动植物的繁育问题。推进中药标准提取物及新型中成药等现代中药产品的产业化,开发中药材与中成药有害元素及成分祛除技
- 21 -
术、中成药控释技术、透皮吸收技术及靶向给药技术,提高中药材的药效,重点开发免疫类、抗衰老、抗辐射和抗过敏药品与食品,开展癌症的治疗与辅助治疗。通过先进中药制造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开发提取、分离、精制技术、微粉化技术、计算机控制与工艺工程化技术,改进中药材的生产工艺。
(6)现代农业产业链。形成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籽种农业――农业设施――农业信息平台――农产品现代化生产――农产品加工等高技术产业链。
在籽种农业环节,通过开发基因工程技术、胚胎切割和移植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实现基因工程种苗.组培种苗、基因疫苗、牛羊胚胎、动物用核酸生物制品等的产业化。在农业设施环节,实现温室自动化监测控制系统、大型连动温室、节水设备、防污治污设备等的产业化。在农业信息环节,建设网络化农业信息技术服务平台、3S技术集成应用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实施精准农业高技术示范工程,实现便携式数字化信息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在农产品现代化生产环节,建立农产品安全生产检测中心,推广绿色安全种养殖、工厂化种养殖技术。
(7)纳米材料产业链。形成纳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纳米材料――改性材料――在新型建材及涂料领域应用――在电子信息领域应用――在生态环保领域应用――在新能源领域应用――在生物医用领域应用等高技术产业链。
在研究环节,开发纳米技术,建设纳米材料分析检测中心。在改造传统工业环节,用纳米技术改造传统建材业、传统化工
- 22 -
业、传统纺织业、传统制造业等。在电子信息领域,重点发展纳米电子元器件及插件、纳米信息通讯元器件、纳米微型电机系统、纳米微传感器、纳米级研磨设备、纳米级镀层材料。在生态环保领域,重点发展纳米光催化净化材料及装置、纳米工程塑料及产品、纳米功能表面与界面材料、纳米多频谱隐身材料、纳米磁性液体、纳米润滑剂添加剂、用于污水处理的纳米颗粒膜材料等。在新能源领域,重点发展纳米贮氢电池、纳米薄膜太阳能光伏电池等。在生物医用领域,重点发展靶向控制释放技术、纳米生物制剂技术、纳米人工骨、纳米功能织物、纳米稀土荧光材料等。
(8)清洁燃料车产业链。形成新型电池――新型电池充电设备――清洁燃料车主要部件――清洁燃料车等高技术产业链。
在新型电池环节,发展锂离子电池技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微型高容量燃料电池安全生产技术、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试验电站技术等,实现手机用燃料电池、汽车用燃料电池等的产业化。在新型电池充电设备环节,重点发展大功率地面充电站。在清洁燃料车主要部件环节,发展电动车底盘、主减速箱、电动机、变频器和能量管理系统等电动汽车实用化技术等。在清洁燃料车整车环节,实现专用燃料电池车、混合动力车、电动机动车及新型电动自行车等的产业化。
(9)薄膜晶体管(TFT)液晶显示器产业链。形成工程技术
- 23 -
研究中心――上游原材料、零部件――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TFT―LCD)模块――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TFT―LCD)屏制造――下游应用产品等高技术产业链。
通过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掌握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TFT―LCD)的制造技术、设计技术和应用技术。在上游原材料、零部件环节,实现背光源、驱动IC、玻璃基板、液晶材料、彩色滤光片、精密金属零件等的产业化。在下游应用产品环节,促进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TFT―LCD)在笔记本电脑、台式液晶显示器、一体式计算机、液晶电视、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掌上电脑(PDA)、车载电视及导航系统、移动电话等方面的应用。
3.推进十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建设。“十五”时期,通过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为主体、吸引全社会资源投入的方式,重点推进10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形成,将北京建成全国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确保本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1)北京软件产业基地。主要由中关村软件园及中国科学院软件园、清华大学软件园、北大方正软件园、北大青鸟软件园,中软软件园、上地软件园、北工大亦庄软件园等组成。“十五”期间,要继续完善有利于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强园区配套市政设施建设,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
- 24 -
[2000]18号),促进软件产业基地尽快形成规模,巩固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广泛开拓和占据国际软件市场。
(2)北方微电子产业基地。由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研发中心、集成电路设计公司、集成电路设备材料研制生产中心和集成电路生产基地组成。用5年或再长些时间,建设若干条8英寸0.25微米以上水平的生产线。依托有关科研院所的研究力量,通过10年的发展,建立起国内研发设计水平最高、生产能力最强的微电子研究开发和生产基地之一。
(3)电子及通讯产业基地。依托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等国际著名大企业在北京的合资企业,支持其在酒仙桥电子城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北京通信产品生产基地,形成地域集群优势,保持北京在全国的持续领先地位。
(4)计算机及网络产品产业基地。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中心,有重点地实施技术跨越战略,选择高性能计算机和笔记型计算机产品设计与生产、网络系统集成和高速数据传输网等核心技术,集中力量进行攻关。将北京建成计算机及网络产品研发及生产基地,进一步巩固北京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5)纳米材料产业基地。依托中科院、北大、清华等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技术支撑,以海淀永丰科技园、西三旗等为重点区域,建设纳米科技园,培育和推动纳米技术产业化。重点完成纳米磁性材料、纳米金刚石、碳纳米材料及纳米生物医用材料等产
- 25 -
品的相关研究及产业化工程,使北京在该领域具有领先地位,带动北京乃至全国新材料产业的创新和革命。
(6)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利用北京的存量资源和科技优势,改善光机电一体化发展的软、硬环境。重点发展并提高光电子产品、先进制造系统、自控系统、电力电子、医用电子设备、印刷系统等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将北京地区建成国家的光机电一体化产品研发和生产基地。
(7)生物工程及新医药基地。建设以北大生物城、亦庄药谷、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和京西生物医药科技园为支撑的北京生物工程及新医药产业基地,建立健全各项配套制度,大力招商引资。重点实施生物芯片、甲肝疫苗、盐酸那曲酮、医用加速器、人血液代用品等产业化工程,将北京建设成国家级产业基地。
(8)燃料电池研发生产基地。依托高等院校和研究院的科研优势,抓住机遇,在北京率先建立新型燃料电池研发生产基地,为新型燃料电池研发生产创造条件。前期的主导产品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电池、手机用微型电池),随着技术的进步,逐步将燃料电池发展成一种产业化的新型清洁能源,并向其它领域推广发展。与此同时,根据主导产品的开发进程还将逐步开展催化剂、储氢材料、质子交换膜材料的国产化及膜电极等基础材料的研究。
(9)高清晰度数字电视产业基地。积极配合国家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系统工程推进计划,紧紧抓住市场需求,发展北京高清晰
- 26 -
度数字电视产业,在新的起点上,形成北京的产业优势。重点发展节目制作、信号发射、接收设备的产业化,使高清晰度数字电视系统工程产品及过渡产品有较快的发展。
(10)液晶显示产品产业化基地。依托北京东方电子集团、长城集团等骨干企业,引进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制造工艺,力争建设北京液晶显示产品生产基地,在国内领先实现产业优势,率先占领国内市场。
(四)积极利用高新技术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高新技术产业要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推动因素。在加快高新技术产业自身发展的同时,要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的渗透、扩散作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新门类的形成,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开拓、竞争能力,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提高本市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要通过政府的有效组织,集中优势资源,重点突破;要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扩大开放策略,引进先进技术和外资,参与国际分工,迅速形成并扩大产业规模,通过积极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这些产业领域的发展,改善国际分工地位;创造条件,提供产业发展的环境,改善服务,激励创新,促进企业的成长壮大。
1.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高产业竞争力。以大幅度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为目标,突出发挥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对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工业,积
- 27 -
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三次产业全面升级,形成符合首都功能要求、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强的产业结构。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信息服务和中介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以信息技术开发应用为基础,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断开拓信息服务的新领域,重点发展通信、网络、传媒、咨询等各种类型的信息服务业。
广泛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着重实施好首钢优化重组、燕化乙烯改扩建、新型吉普及环保汽车开发、电厂燃料及燃烧系统清洁化、机床数控化、包装印刷升级、节能环保型家电、建筑材料功能化、无害化环保设备、精细化工产业化等十项重点升级改造工程,提高传统行业的科技含量,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和行业的振兴。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机制。集中力量改造一批具有较好基础的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带动技术创新。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加大科研开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生产能力,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淘汰落后设备、技术和工艺。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组织实施好农业科技攻关和产业化工程,争取在现代生物技术、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和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促进形成一批现代高效农业园和现代农业企业,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
- 28 -
2.加速首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五”期间,要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信息化进程,充分发挥其渗透、辐射作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挥后发优势和区域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使首都信息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推进城市网络化进程。建设覆盖全市的宽带城域网络,继续建设和完善首都公用信息平台,形成覆盖全市的网络互联、信息交换的基础设施,促进各种公用、专用网络与首都公用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依托首都公用信息平台,推进首都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社保社区、科技教育、空间信息系统等工程的建设。加强电信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的建设,建设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播出并逐步普及高清晰度数字电视节目。
推进国民经济和企业信息化。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企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努力实现信息化,将北京建设成全国电子商务的中心、金融信息化中心。应用信息技术为农业育种、种(养)植、栽培、加工等全过程服务,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开展农产品工业化生产。以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促进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设计、生产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等各环节运用信息技术与装备,建设若干家大中型数字企业。全面推进电子商务,利用电子商务改变传统的交易方式,完善“首都电子商城”的建设,完善CA认证体系、安全配置、支付手段、物流配送、网络平台、法律环境以及协同工作体系信息基础设施。
- 29 -
推进社会公共领域的信息化。全面推进全市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的建设,推进社会保障领域信息化。建设全市统一的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及其服务支撑体系,推进社区信息化。完善首都科教资源体系和科教数据库,建设开放式的网络教育系统和数字图书馆群,大力开展网上科、网上教育、远程教育,推进科技、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建立全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立一批医疗卫生数据库,开展网上预约、挂号及远程医疗等业务,推进医疗、卫生领域的信息化。推进政务领域信息化,广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务公开,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争取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政务信息化。
四、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加强市场体系建设,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1.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发展技术交易市场、人才市场、资本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等各类要素市场。加强无形资产评估、项目策划、成果鉴定、咨询等中介机构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产权交易机构的内部运作机制,发展产权交易中心。
2.发展有利于创新发展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评估体系和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体系。完善技术服务、咨询服务和信息服务。利用北京众多的科技信息机构,组织建立北京高新技术产业信息平台,为企业发展和技术开发提供信息服务。
3.全面实施《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完善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法规体系,促进和保障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 30 -
(二)鼓励多元投资,建立新型投融资体制。
1.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增加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投入,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新型投融资体制,促进资金的有效投入和良性循环。
2.加强政府的宏观引导,在鼓励多元投资、建立新型投融资体制的同时,坚持市场化运作,建立健全投资监督机制,创造公开、透明的投资环境。
3.政府设立专项资金,以资本金注入、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多种形式支持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更好地发挥对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
4.加快创业投资体系建设,培育创业投资主体,健全退出机制。政府做好监管工作,并在产业政策等方面积极创造适宜的市场环境。争取建立中关村软件和IC创业投资基金,在政策允许时,转为开放式基金。发展贷款担保基金,为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更好地利用银行资本创造条件。
5.不断扩大高新技术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积极为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外上市融资创造条件,特别要为企业在海内外高科技创业板证券市场上市提供便捷的服务和指导。同时,积极运用建设债券、可转换债券等金融工具筹集资金。
(三)完善创新体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1.促进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发挥高等院校的科技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建设高水平的大学科技园。
- 31 -
2.通过政府引导,依托北京著名高科技企业及大学的实验室,通过市场机制运作,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领域,建立和发展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专业孵化器。
3.积极鼓励多元投资主体创办各种形式的孵化器,特别是积极利用海外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先进的管理和便利的信息渠道,鼓励国际企业孵化器的发展。
4.加强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建设,鼓励现有工业企业增加科研开发投入。积极鼓励国有企业与中央在京科研院所加强合作,联合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增强企业技术和产品的创新能力,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5.强化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导向,积极营造良好政策环境,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制度。切实加大执法力度,有效保护知识产权。大力开展宣传培训,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四)加强政府宏观引导,鼓励企业进军国际市场。
1.政府要定期发布《北京市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北京市工业当前重点发展的技术和产业目录》等产业导向信息,引导境内外企业和资金的投资方向。实施国家及本市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
2.继续办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多种形式开展对外招商引资活动。
3.关注世界技术进步及产业化动态,加强与国外科技界、高
- 32 -
科技企业的交流和联系,缩小本市高新技术企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4.鼓励企业扩大出口,建立出口加工基地,充分利用出口加工区、保税工厂、保税仓库等形式,简化和加快进出口申办手续。
(五)建立人才吸引和激励机制,调动人才积极性。
1.鼓励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最大限度地调动科技人员创业和创新的积极性。实行技术发明人、企业管理者及企业职工的持股、股份期权、优先认股权等办法,使技术与管理转化为资本或股权。
2.广泛吸引海内外人才,不拘一格任用各类人才,对优秀的科技和管理人员,在户口、收入、住房、子女上学、出入境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积极支持回国留学人员来京创办高新技术企业。
3.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形成多层次的人才梯队,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培养富于创造力的创新人才和高素质的产业工人。
4.营造良好创业环境,形成人才积聚效应。创办留学生创业园,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
- 33 -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