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昆明医学院是一所具有厚重历史积淀的省属重点医科院校,位于美丽的春城昆明。前身为1933年9月创建的云南省立东陆大学医学专修科和1937年成立的云南大学医学院,1956年独立建院。75年来,培养了6万余名高级医学人才,为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红土高原白衣天使的摇篮”。
1956年独立建院后,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引下获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从一个单一的医科院校发展成为涵盖医、理、工、管理四大学科门类,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的云南省唯一一所省属重点综合性医科院校。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被列为省属重点院校,1996年获准开展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工作,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和2003年先后成为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试点单位。2006年批准为开展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工作单位。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9年学校整体搬迁入住呈贡新校区,开始不如新的发展里程。
学校现有16个二级学院(部),111个教研室,有10所附属医院,其中直属附属医院4所。有16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6个。全校有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医疗改革与健康社会科学研究基地,4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5个省级医学研究中心,1个省级医学研究室,5个省级医学培训中心,13个基础医学研究室,13个临床医学研究室。拥有14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外科学博士学位授予点,1个一级学科和3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学校现有办学用地1695.15亩,建筑面积56.41万平方米,教职工1324名,各类在校生总数13916人。
办学思想与时俱进,引领学校科学发展
学校立足于新时期人民群众卫生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的实际和卫生服务模式的重大变革,紧跟国际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积极深化对“办什么样的医学院、怎样办好昆明医学院”问题的认识,确立了质量是生命线、教学是中心工作的思想,形成了育人为本、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牢固树立了科学的发展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办学理念与时俱进,引领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新时期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努力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功能。
学校的服务定位是:立足边疆,服务云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办学层次定位是: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本科成人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学科发展定位是:以医学为主体,理学、管理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发展目标及类型定位是:建成在西部地区和东南亚有较大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
加大投入,改善办学硬件条件
学校充分挖掘潜力,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夯实人才培养的基础,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进展。2004年以来,先后建成了形态实验教学中心、机能实验教学中心、外语语言实验室、临床技能中心、口腔综合实验室、现代技术教育中心、科研实验中心等基础、临床教学实验平台和科研平台。机能实验教学中心、形态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共拥有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医疗改革与健康社会科学研究基地,4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教学科研实验仪器设备总值达7712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8795元。校园网建成并投入使用,初步实现了数字化校园的目标。
积极推进呈贡新校区建设。昆明医学院呈贡新校区建设从2005年开始启动,按全日制在校学生11000人规模规划设计,总体设计建筑面积41.89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投资6亿多元,建成教学楼群、科研楼群、达观楼群、学生公寓、食堂、办公楼等34个建筑单体共28.8万平方米,以及部分体育运动场地。校内基础设施、绿化景观等已经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美籍华人伍达观先生向我校捐赠80万美元建盖的公共卫生大楼已落成并投入使用。今年9月,学校顺利完成主体搬迁工作,共有4000余名本科生、研究生入住新校区,一所全新的、数字化、现代化的医科大学呈现在红土高原美丽的滇池之滨。
加强内涵建设,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近年来,学校加快实施了中青年学术(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引才借智、教学名师、辅导员队伍建设四大工程,通过充实数量,外引内培,提高素质,培养名师、名医,造就拔尖人才,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四年来,新聘专任教师243人,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调入紧缺专业教师,使专任教师达856名,生师比10.24:1。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417人,其中,教授127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人员539人,占专任教师的62.9%,其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72人,占专任教师的20.1%。目前,有博士生导师31人,硕士生导师41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获国家、省级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26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人,全国“三八”红旗手4人,全国百名优秀医院院长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教育部骨干教师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3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30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65人。荣获云南省首届“兴滇人才”奖1人,高等学校霍英东青年教师奖1人,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4人、后备人才27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教学团队2个。成功引进新加坡肖志成博士团队。先后聘请了韩启德、饶子和、孔祥?偷?3位两院院士和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盖蒂?谢克教授等47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
近几年来,学校按照“优先建设学科、重点建设学科、扶持建设学科”三个层次整体推进的思路,制定了学科建设2008-2012年规划及学位点申报计划,积极开展学科建设工程,使省级重点学科由11个增加到14个。现在,学校有医学、理学、管理学、法学四大学科门类15个本科专业,其中医学类本科专业覆盖了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4个一级学科,理学类本科专业覆盖了护理学、药学、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3个一级学科。
加强专业建设,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法医学 专业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新增药学、公共卫生学、护理学三个省级重点专业。开展精品课程建设,法医病理毒理学被列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有11门课程被列为省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精品课程,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教学团队。深化教学改革。建立了教学质量目标责任制、教学评估检查制度、三级评教制度、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毕业论文质量监控制度、信息收集及反馈制度、毕业实习多站考试制度、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积极推进学分制改革。在教学改革中,本着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立足医学教育实际,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校的办学特色得到进一步彰显。以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实习模式改革为重点,构建了以实验、见习、临床技能训练、各类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为主线,以社会实践、课外科技活动等“第二课堂”为辅助,层次清晰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学校建设了临床技能中心,拓展了实践教学基地。目前,学校拥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6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所临床学院、9所教学医院、39所实习医院,9个法医学实习基地、6个预防医学实习基地、4个药学实习基地等组成的健全的实践教学基地网络。
教研相长,提高科研水平
学校在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同时,积极深化科研改革,提高学校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近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出版教材、专著270余部。5年来,年均科研经费3437.4万元,143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其中,省级一等奖4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基金1项,国家十五攻关子课题及863攻关子课题10项,省部级基金318项,其中仅2007年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项,省自然科学基金76项。在公开刊物发表学术研究论文7806篇,被SCI、EI、ISTP、SSCI收录论文250多篇,《昆明医学院学报》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强化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建立健全了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激励和运行机制。以大学生科技节、创业计划大赛、学术科技活动月、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立项和教师科研学生参与制等为重要载体,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科研、创造能力。2004年以来,学校组织师生参加云南省青年学术科技竞赛和“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连续被评为“省级组织奖”单位,科技创新与创业活动获国家级、省级科技竞赛奖30项,社会实践活动获国家级、省级奖19项,文化艺术活动获省级奖4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20项,二等奖47项,三等奖90项。
加强医院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立足于云南省口腔医疗状况,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学校整合附一院、附二院口腔医疗资源,组建了附属口腔医院,改变了云南省没有口腔专科医院的历史,提升了口腔疾病的防治能力,使学校直属附属医院增加到了4所。把附属医院人才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进行规划,积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鼓励医院出名师、名医。近年来,附属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深化医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提高医疗、教学质量和科研、管理水平。四所直属附属医院已发展成为名医荟萃、设备精良、技术力量雄厚的三级甲等医院和省级专科医院,其中附二院被评为“全国百佳医院”,附一院和附二院被国家卫生部定为国际紧急救援中心(SOS)网络医院,附三院和附属口腔医院成为云南水平最高的肿瘤和口腔疾病防治中心。附属医院综合实力的显著提高,有力地支持了学校的建设,为云南各族人民的防病治病、救灾抢险,为云南省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目前,学校正在积极推进附一院呈贡新城医院和附二院、附三院改扩建工程建设,不久的将来,学校附属医院的医疗和教学服务能力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国际化水平
开放性和国际化是现代大学教育的显著特点,医学教育尤其明显。昆明医学院在建校之初就建立了对外交流合作的优良传统。近几年来,学校按照“强化学校与法国的渊源关系,巩固和扩大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高校已经形成的合作关系,积极在东南亚、南亚国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寻找新的合作交流伙伴”的思路,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拓展学校办学资源,提升学校对外影响,在联合办学、合作科研、人才培养、学术研讨、学生交流、引进资金和项目等方面都取得新的成效。目前已同法国、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泰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或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极大地提升了我校的国际知名度。
发挥地缘优势,积极推进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与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医学院、玛海多大学、清迈大学、宋卡王子大学、帕姚医学院建立校际合作关系,与越南太原大学医学院、河内医科大学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开展科学研究、举办区域性学术研讨会、举办跨国培训班等活动,近三年已为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培训了100余名从事生殖健康及艾滋病预防教育工作的人员。与泰国合作培养基础、临床英文授课师资60名。
以项目合作为重点,开展双向师生交流,引进先进教育模式,培养具有国际化教育理念的优秀人才。如派遣多名师生赴泰国、瑞典、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学习培训,也接受外国学生交流学习、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
引进国外智力,带动教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维护、巩固了我校与国外院校的联系,扩大了我校在国外的影响。聘请了40多位国际著名学者或知名人士为学校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聘请长期外籍教师近200名,极大提高了我校教医师、研究生外语水平。近10年,有2名外教获国家“友谊奖”,7名获云南省政府“彩云奖”;邀请来自法、美、加、澳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个代表团,约3000人次来校开展短期讲学、合作科研、参加学术研讨会等访问交流活动。
积极争取国际机构的支持,引进资金,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科研及人才培养工作,促进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如日本德岛云南交流协会5年共向我校捐赠奖学金400万日元,受益学生150人;法语大学联盟(AUF)资助13名应届毕业生到老挝万象热带病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并资助我校教师赴国外进修学习,总金额约70万元人民币。获世界银行、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欧盟、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基金会等多个国际组织和基金会的支持,开展了一系列国际合作项目,取得了一批有特色的科研成果,受到广泛关注及赞誉。近3年来,争取到科研经费423万元。积极举办和参加国际会议,提升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营造国际化氛围。
努力开拓渠道,积极开展多层次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推动我校国际化进程迈上新台阶。改革开放以来,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层次从单一的汉语语言生、医学进修生教育向本科生、研究生高层次发展,2005年以来,共招收和培养了300余名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来华留学生。我校被列为WHO推荐的中国招收外国留学生院校名单,2007年被国家教育部列入港澳台学生招生院校名单,2009年成为云南省国际医学教育人才培养基地。7名台湾同学获2007年度教育部奖学金,30余名来华留学生获云南省政府周边来华留学生奖学金资助。
拓展社会服务,培育学校发展新的增长点
昆明医学院在搞好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的同时,积极发挥优势,开展社会服务。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30年以来,学校先后派出医疗队300多支(次),直接服务群众约300万人次。近年来,面对新时期新机遇,学校成立了云南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社区护理培训中心、乡村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中心,正在筹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基地。2008年10月,学校启动了由卫生部与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共同推进的“走进西部”万名医师在云南的培训项目,将用5年时间为云南省各贫困县培养1000多名骨干医师,目前已圆满完成了两期培训。今年5月 ,学校举办了云南省首期全科医学教学基地师资培训班,为全省培养了80名全科医学教学基地的骨干教师。7月,承办由中国红基会联合卫生部中国乡村医生培训中心主办、云南省红十字会协办的“地震灾区第三期乡村医生培训班”,免费为地震灾区和贫困山区的村级卫生站培训了100名学员。
学校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楚雄州、丽江市签订了州校合作意向书,将利用自身优势帮助楚雄州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科研能力和医疗卫生技术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今后双方将在医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和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等领域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今年7月,学校与就市校合作签订了意向性协议,双方将在医学人才培养、公共卫生、农业化工、食品卫生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的合作。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工作,荣获云南省扶贫工作先进集体。通过多渠道拓展社会服务,提高了学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彰显了学校在云南高等教育中的优势和特色,增强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重视党建,服务育人
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为主线,以开展党的先进性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推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教育,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师生头脑,用科学理论指导学校发展和确保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努力建设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积极推进学校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制定了《昆明医学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实行办法》等一整套党委和行政集体领导、个人分工负责的议事制度、工作制度。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精神为主线,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狠抓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组织开展了反对“法轮功”邪教和藏独、疆独、台独的斗争,利用迎奥运、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教育资源,在师生中广泛开展爱党爱国爱校教育,积极引导师生思想,确保校园稳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政策课多次荣获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表彰。以繁荣校园文化为主要抓手,狠抓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开展了昆医精神文化大讨论活动,积极推进新校区人文环境建设。2007年,学校被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学校荣获省级文明学校称号,连续三次成功创建市级文明单位,今年,积极组织开展了省级文明单位的创建和申报活动。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制定了反腐倡廉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健全和完善了由教育、防范、制约、监督、惩处五个环节构成的反腐倡廉工作机制,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2007年学校被省委高校工委评为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优秀单位,2008年被省委和省委高校工委评为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优秀单位。学校先后获得云南省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云南省学习邓小平理论先进单位”、“云南省统一战线工作先进单位”、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学校改革建设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领导保障。
总之,通过近几年的改革、建设和发展,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更加明确,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日趋完善,教风学风明显好转,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校园整体环境显著改善,学校办学的实力和水平整体上得到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使学校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了优秀。2004年以来,省内生源质量保持了较高的水平,新生录取分数线均超过了相应批次的控制线,一本线超过25分,二本线超过46分,录取新生中一本线人数达到60%以上;在全国执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中连续取得优异成绩,通过率高于全国9.1-14.8个百分点。2009年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达93.33%,荣获省教育厅就业工作优秀奖。
今年9月,学校顺利实现整体搬迁呈贡新校区的目标,优质教学条件为学校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新校区、新气象、新征程、新跨越。学校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把昆医建设成为在西部地区和东南亚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为服务边疆民族地区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