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互通建设作为医院信息化的建设基础,是运营管理和提升医疗质量的重要支撑,关乎互联网+医疗健康、医联体业务协同实践落地。近年来,国家从政策层面大力推动互联互通建设,重要性日益凸显。
《“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
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
医院互联互通测评工作自2013年开始以来,已开展9批次测评工作。截至2023年4月[2021年度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第二批)]名单公示,全国获评互联互通五级乙等医院72家、四甲及以上的医院共有738家。
通过上图可看出,近年通过互联互通测评医院数量与测评水平逐年持续提升。随着国家深入推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互联互通测评将越来越受重视,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2公布数据,国内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分别为3275、10848家,参评率仍然有很大的提高空间,未来或将兴起测评浪潮。
互联互通升级挑战
2020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印发《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方案(2020年版) 》。对比2017年版,2020年版明确了医院测评工作的原则、依据、方法、测评管理及流程,对测评内容、管理流程等做出了调整,强化了大数据智能应用和人工智能新技术应用,对医院业务数据的覆盖度、标准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测评5级7等分级要求对比
1、延续整体思路和框架不变并进行细化完善
延续了分级管理机制、定量和定性相结合、评级的4个阶段(申请、准备、实施、评定),但测评流程发生些许变化;延续了指标体系框架,并细化完善了一些指标项,在结构上也进行了一些扩展,增加了服务分类体系、内容结构等内容。
2、前瞻技术发展并引导互联互通技术
积极引导技术的发展和互联互通应用,从架构上没有再要求必须是总线,而是可以探索微服务形式的架构应用,探索基于微服务架构的环境搭建,实现院内外部分业务的微服务化互通。
3、普适大部分医院信息化建设需求并指导建设
增加修订四级入门要求,以普适医院多样性联通现状;增加业务系统建设种类,以普适医院业务系统和应用功能;增加了信息安全相关指标,以普适医院信息安全需求。
测评重点指标解析
1、技术架构情况-信息整合方式
指标解读:混合技术相较于17年版变动稍大,可根据自身业务需求选择信息整合技术。
二级或体量较小的医院,业务需求不复杂,通过混合技术进行信息整合能够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大型三级医院异构应用系统繁多,应建设医院信息平台,通过总线技术进行信息整合以降低异构系统信息整合人、财、物投入,提高医院信息管控能力。
2、技术架构情况-信息资源库
指标解读:要求建立临床信息数据库数据包括时效性,是检测考察两个内容。
一般从数据构成、数据集成方式和数据存储方式3个方面对临床数据中心进行设计;能够举证说明以上3方面内容,以及不同集成场景中临床信息数据库传输时间。此外,现场查验时至少保证库中存有一年以上的临床信息数据,且数据以患者为单位归集管理,内容准确完整、展示维度清晰。
3、技术架构情况-医院信息平台功能
指标解读:平台具有的可视化功能在指标的可选性上增加了数据脱敏管理(四甲必备)以及交互服务的订阅管理。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医学术语字典配置管理:供医学术语录入、查询、修改功能界面,四级至少可视化管理《疾病分类与代码》、《手术、操作分类与代码》,五级起还应可视化管理临床医学术语。
4、硬件基础设施情况
指标解读:增加了云端备份方式--将医院数据通过云存储的方式备份在公有云或私有云,不要求数据灾备的类型和数量,明确对不同等级的数据灾备恢复时间提出具体要求。
5、网络及网络安全情况
指标解读:明确各等级无线接入覆盖业务的范围
核心临床医疗业务环境的全覆盖:指住院,急诊·和门诊各医疗业务环境的无线应用覆盖;
医疗业务和管理业务环境的全覆盖:指医疗业务所有空间环境和医院管理环境的全覆盖,包括住院、急诊、门诊、医技和行政管理区域;
多种类型的无线接入院区全覆盖:指包括临床业务、运营管理、后勤保障、教学科研等在内的WIFI全院环境覆盖,并在院区内针对不同用途实现多种不同类型的无线应用全覆盖,包含WIFI. RFID、 蓝牙、ZIGBEE. LORA等。
6、信息安全情况
指标解读:属于一个指标监察机密及可追溯两个内容,两方面都要进行具体实现。一、关于加密。检查关键应用系统之间,如EMR或信息平台,传输的关键数据,是否采用了加密传输协议;所有互联网网络访问,均采用HTTPS加密传输方式。二、关于可追溯。检查关键应用活动,如电子病历、检查报告的传输和存储过程中是否采用电子签名和时间戳技术保证数据的追溯性;具有相应的管理方案。
7、信息安全情况
指标解读:涉及三级至五级甲等等级,其中需要注意四甲及以上指标基于医院信息平台,实现相关功能配置,具有可视化的配置管理界面,具有相应的管理方案。
技术要点实现简单,重要的是场景下应用技术,要有说明以及好的应用方式,不然很难达到五级认可。
8、应用建设情况及利用情况
指标解读: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统计指近一个月各类型公众服务应用的平均“人次/日”,以及当月门诊量的平均“人次/日”。
9、应用建设情况及利用情况
指标解读:患者可在线上、医院窗口、医院自助机申领居民健康卡或电子健康卡/码。能以居民健康卡或电子健康卡/码为就诊服务介质,完成跨区域、跨医疗机构身份识别并就诊;需要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支撑;基于医院信息平台实现,且要求服务消息能通过医院信息平台便捷查询和展示。
10、应用建设情况及利用情况
指标解读:指互联网诊疗服务,而非互联网医院服务,新版不再强调在医院信息平台上实现,要求患者互联网诊疗信息及时向临床信息数据库中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