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通基层火灾防控、应急救援的“最后一公里”,全省各级各部门和消防救援队伍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第164次常务会审议通过的《加强基层消防力量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国率先推动乡镇(街道)全面建设消防“一队一站”(即专职消防队、消防工作站)。探索了“政府主导、消防主建、力量整合、效能优化”的基层消防力量建设“云南模式”,有效填补了全省广大乡村地区消防救援力量空白,进一步延伸了消防救援工作触角,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天,让我们走进茶山古寨,去看看景迈山消防工作站守护百姓的故事。
有一座古茶山,山峭插云海、村寨入云霄,壮丽景观让人流连忘返,林生茶、茶绕村、人种茶、茶养人,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生生不息。这就是世界文化遗产地景迈山。
有一个消防站,藏身在千年古寨飘香的茶韵和云海的氤氲之中,红蓝色彩与一芽两叶的图腾交相辉映,每当清晨云海升腾,总能看到一抹火焰蓝迎着朝阳走进古寨巷道。这就是景迈山消防工作站。
日复一日,景迈山在盏盏茶炉的沏浸中,随着飘香的茶韵一起走向了世界;年复一年,景迈山消防工作站在云边守护着这一方和谐与安宁。
家门口建起消防队
“以前,山上不通路、不通水,最怕的就是火灾,现在家门口就有了消防队,我也成了消防员……”吴金良是土生土长的布朗族,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景迈山的专职消防员。
在景迈山遗产区,9个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坐落其间,建筑均为杆栏式木结构,其中364栋挂牌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消防安全问题不容小觑,除此之外,随着旅游开发、茶产业的日趋繁荣,各类民宿酒店、制茶作坊欣欣向荣,也给消防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
对此,普洱市消防救援支队变“被动防”为“前置守”,在景迈山建立起了消防工作站,力量进到了点上、装备配到了村里、培训覆盖到每队、宣传进入了每户,“火难防、灾难救、力难聚”的现实问题有效化解。“现在小火我们自己就会救、大火消防队5分钟就能来”村民岩温胆说到。
用脚步丈量着景迈山
15216步……这是专职消防队员吴金良一天的步行数据,吴金良和消防站10名专职队员们每天巡逻检查下来,均需步行10000步以上。核心区1636户村民的概况、300余个室外消火栓位置他们全部熟记于心,安定繁荣的背后,离不开他们一步步的丈量和一天天的守护。
“游客比较多,你家经营餐馆要随时注意用火安全,火塘要多检查”“家里水缸要装满水,要告诉小孩子不能玩火”“在家炒茶叶要管理好火源”“停放车辆不能堵塞安全通道”……哪一家经营民宿、餐馆,哪一家有老人小孩,哪一家是茶厂,该怎样注意防火安全,村寨环境情况如何,对于吴金良和队员们来说早已烂熟于心。
平日里,他们是消防“监督员”,不间断地对村寨进行防火巡查,消除各类场所的火灾隐患,督促大家落实好防火措施;他们还是“宣传员”,“敲门入户”走进村民家中开展消防安全知识普及,引导村寨群众共同维护好身边的消防安全环境;他们更是“战斗员”,每逢节假日,队员们顾不上休息,在村寨主要景点开始流动巡逻,对村寨消防栓等器材设备进行维护,并组织开展灭火实战演练,确保有突发情况能够及时进行处置。
人人都变成消防员
“你家里摆放了灭火器,你会使用吗?”“当然会!首先拔掉保险销,然后左手握着喷管、右手提着压把,对着火焰根部喷射,消防员给我们讲的多了,自然就会了……”村民晒砍一边说着,一边提起灭火器示范起来。
抓好末端的消防工作,关键在于群防群治,支队在景迈山大力开展“人人都是消防员、家家都有灭火器”工程,陆续为村寨500余户村民家庭配备了灭火器、消防水缸,并手把手教会他们操作使用。
“消防水缸要放在方便取用的位置,平时要蓄满水,不要挪作他用,以备不时之需。”如今,村寨里家家户户都配发了消防水缸,队员们进村入户检查时,也会时常提醒村民水缸使用的注意事项。容量大、简单实用的水缸放在村民家中,能够直接有效地解决火灾发生时水资源缺乏的问题,第一时间扑救初起火灾,控制火灾蔓延。
专职队还定期组织各村寨“村官”、村民开展明白人、“一懂三会”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确保每家每户都有一定抵御火灾的能力。
意识淡薄才是最大的安全隐患,为了让村民在火灾面前不是惊慌失措而是及时有效开展灭火自救,消防站队员结合村民生产规律特点组织开展了“双语”消防夜校、火塘边讲消防等宣传服务活动,通过努力,越来越多的村民真正认识到消防安全和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贯穿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加主动地参与进来。
“我们还在村寨组织建立了160个“同心互助”联动组,将相邻的10户家庭编为一个联动小组,可以实现邻里守望,一家防不如家家防,只有人人重视,家家参与,才能守护好我们的景迈山。”吴金良说。
原标题:《与世界文化遗产共在“云边”——景迈山消防工作站侧记 | 聚焦云南消防基层力量建设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