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医保协同发展成绩单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3-23 09:32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实施十周年。河北省医保局自成立5年多来,紧紧扭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与北京、天津市医保局密切合作、同向发力,积极破除8项制约京津冀医保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京津冀医保协同发展不断走深走实,人民群众医疗保障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凝聚共识,持续构建京津冀医保协同发展新机制

——2019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签署《京津冀医疗保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开启了京津冀医保协同发展新篇章。

——2019年,京津冀三地医保部门签订《京津冀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合作框架协议》。

——2020年,京津冀三地医保部门签署《进一步促进京津冀医保基金协同监管备忘录》,津冀两地医保部门制定《2020年津冀医保基金使用情况交叉飞行检查工作方案》。

——2021年,在雄安新区召开京津冀医疗保障协同发展座谈会。

——2023年5月,在天津召开京津冀医疗保障协同发展座谈会。

——2023年12月,在石家庄召开京津医疗保障走深走实座谈会。

——2024年3月,在石家庄召开京津冀医疗保障协同发展座谈会,国家医保局黄华波副局长出席会议。

稳步推进,携手打造异地就医免备案先行区

——2019年,研究开发“河北省异地就医备案平台”,实现河北参保人异地就医,仅凭身份证号即可全年365天、全天24小时网上即时备案。将北京15家、天津15家优质医疗机构纳入我省医保定点,实现报销比例与河北同级别医院相同,大大减轻了河北群众到京津看病就医费用负担。

——2020年,在全国率先开展京津冀异地就医门诊医保直接结算试点,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由住院扩大至普通门诊。

——2021年,在全国率先取消省内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实现省内医保直接结算“无异地”。

——2022年,实现京津冀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保定点互认。

——2023年2月10日,河北率先取消到京津异地就医备案手续,4月1日京津也取消到河北异地就医备案手续,京津冀实现异地就医一体化。河北参保群众享受京津优质医疗资源更加便捷高效。

截至目前,河北开通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普通门诊医疗机构达5234家,住院医疗机构达4328家。

主动作为,积极助力京津养老项目向河北延伸布局

——2023年,将环京津符合条件的医药机构和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全部纳入定点,开通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截至目前,环京津24个县(市、区)为京津参保人提供养老就医直接结算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分别达到620家、2169家。

——2023年3月10日,实现了北京参保人到河北就医使用北京医保目录直接结算。

勇于创新,全力打造“心向往之”的雄安医保场景

——建立健全新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2023年1月1日落地实施。新区在全省率先按两档设置医保筹资标准,参保居民自愿选择,实现“多缴多补”“多缴多报”。对连续缴费的新区居民,给予提高门诊报销限额奖励。

——指导新区创新职工医保政策,2023年7月1日落地实施,实现新区职工医保待遇水平不输于北京。

——建立雄安单独医保目录,2023年8月10日落地实施,实现新区目录比河北和北京都要“宽”。

通力协作,持续推进药品耗材京津冀联盟采购和医保基金协同监管

——2023年,京津冀三地开展药品集采117种,平均降幅42%;开展药物球囊、起搏器、吻合器等6种耗材集采,平均降幅80%。

——2023年12月,京津冀医保部门联合召开协同监管推进会,就异地就医监管责任、结算费用审核机制、费用线上核查、直接结算追回医保基金处理路径等事项达成共识。

下一步,河北省医保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奋发进取,与北京、天津携手率先打造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