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212家企业IPO“梦断”:主板收紧明显 创业板撤否同比大幅减少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1-22 22:56

  今年,又是一个IPO撤否的“大年”。

  第一财经根据交易所数据统计发现:截至到目前,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已有212家企业终止了IPO进程(包括终止审核、审核不通过,下同),去年这一数字是279家。

  这其中,主板“收紧”明显,同时,科创板的终止审核数量也超过去年全年,而创业板则较去年大幅减少了终止案例。

  主板撤否已接近去年全年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51家主板公司终止了IPO,数量已接近去年全年的56家。其中有2家为审核不通过,雨中情是A股核准制下最后一家上会被否决的主板IPO企业,鼎镁科技是A股全面注册制下首家主板IPO被否企业。

  除此以外,均为主动撤回申报材料。今年8月底,证监会公开表态收紧IPO之后,沪深交易所共有45家企业终止了IPO,其中,主板就占了24家,构成了此次“被收紧”的主体。

  从行业分布来看,主板终止案例中近半数与“衣食住行”相关,包括1家水上运输业、12家食品、餐饮等相关企业、3家木材加工企业、2家零售业、以及3家纺织、服装企业。

  食品企业是主板撤回的“重灾区”,沃隆食品、鲜美来、八马茶业、老娘舅、德州扒鸡、老乡鸡等多个被公众所熟知的与“食”相关的企业在今年相继终止了IPO。

  另外,被称之为“巨无霸IPO”的正大股份,因业绩受猪周期影响,今年10月初也主动终止了IPO,在后续的回应中,正大股份曾表示,当前不是一个特别理想的IPO时间点。

  事实上,除了周期影响外,今年二级市场持续低迷,上市公司估值普遍被压制,再叠加IPO收紧等因素的,对于缺乏硬科技支撑的主板申报企业来说确实不太友好。

  就在10月份,A股IPO发行数、募资额创下近两年新低,当月A股共发行新股14只,环比减少4只,同比减少10只;合计募资76亿元,环比、同比分别下降53.8%、下降64.3%。

  创业板撤否数量大幅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科创板的终止案例在大幅增加,截至目前,已有48家申报科创板的企业终止了IPO进程,而去年全年仅有32家。

  这其中包括两家上会被否企业,分别为思必驰、太美科技。上市委认为,前者未能充分说明未来四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的预测合理性,未能充分揭示上市前净资产为负的风险;后者未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未充分披露有利于投资者作出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的重要信息。

  从行业分别来看,终止审核企业主要归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两大行业合计数量达到28家,占比达到58%。

  与去年相比,今年以来,创业板的终止审核数量在大幅缩减,截至到目前为81家,其中,6家为审核不通过。去年,是创业板的撤否数量最高的一年,全年有143家企业挥泪IPO,数量在各大板块中遥遥领先。同时,有16家企业上会被否。

  从行业分布来看,今年创业板终止IPO企业主要集中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化学制品制造业以及专用设备制造业,3大行业合计39家企业终止IPO,占比达到一半。

  另外,北交所今年以来有32家企业终止审核,去年全年为48家。

  中信证券终止项目最多

  从区域分布来看,浙江省、江苏省、广东省以及上海、北京的终止审核数量较多,尤其是浙江省达到了36家,是年内终止审核数量最为集中的区域,其次是广东和江苏,均超过了30家。

  事实上,在目前排队的780余家在审企业中,广东、江苏、浙江这三大省份合计包揽了半壁江山,分别达到139家、132家、123家,是不折不扣的IPO大户。

  在保荐人方面,中信证券中信建投、民生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中金公司招商证券、华泰联合等8家券商的终止审核企业数量均超过了10家,其中,中信证券数量最多,达到了18家。

  不过,按照撤否率(撤否数量/在审数量)估算,由于上述几家券商的总体保荐数量较多,所以,撤否率均较低,撤否数量最高的中信证券,撤否率不到20%。

  另外,不同券商的撤否板块分布也存在差异,其中,中信证券的主板终止项目较多,中金公司的科创板终止项目较多,而中信建投招商证券、民生证券的创业板终止项目较多,另外,海通证券终止的项目主要集中在科创板和创业板。

  撤否数量关系到保荐人的执业质量,今年2月,深交所曾发布《关于进一步督促会员提升保荐业务执业质量的通知》,对注册制下IPO保荐业务执业质量较低、内控风险较大的保荐人,实施现场督导、专项自查的差异化监管安排。其中,IPO保荐业务执业质量的主要衡量指标为撤否率,根据撤否率,深交所将对其保荐的IPO项目按不同的比例抽取,实施现场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