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新时代下的产教融合与高校数字化转型,腾讯教育“百校谈”走进广州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08-08 17:11

  “人工智能浪潮催生大量新技术喷涌而出,也为教育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8月6日,广东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韩国强在百校谈之《深化产教融合与高校数字化转型》专题研讨会上表示。

广东省计算机协会理事长韩国强

  腾讯云副总裁、腾讯教育副总裁付曼青也表示:“如今,前沿技术更迭飞速,从年初的ChatGPT到不久前的室温超导,每一次技术变革都对应着大量人才缺口,而产教融合的模式,为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了助力。同时,校园数字化转型也为产教融合奠定了数字基础。”

腾讯云副总裁、腾讯教育副总裁付曼青

  会上,腾讯教育、轩辕网络、华南理工大学、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代表嘉宾,就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和高校数字化转型等话题展开了讨论。据了解,《深化产教融合与高校数字化转型》专题研讨会由广东省计算机学会主办、腾讯教育承办、轩辕网络协办。

  产教融合助力新型人才培养

  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迭代,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正进一步扩大。据人社部发布的《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2025年我国AI人才缺口将达1000万,其中对算法人才的需求度高达80%。

  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来说,一方面培养方案需要跟上不断涌现的新技术,从而适应时代变化;另一方面也要面向产业,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技术始终在快速迭代,所以我们需要寻求更多资源、工具来支撑学生快速习得。”华南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舒琳告诉记者。华南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是教育部确定的首批十二家未来技术学院之一,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目前唯一的未来技术学院,学院聚焦数字人与未来生活、数字基建与未来社会等研究方向。

华南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舒琳

  据介绍,在华南理工大学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中,包括了工程数学、人工智能等基础知识,也包括了AI+跨学科的选修课。今年9月,华南理工大学还将新增有关大模型的选修课。

  能够快速落地培养方案,离不开华南理工大学产教融合的探索。“人才培养中不少需求来自产业,产业端能快速感知新技术带来的变化,比如大模型带来的人才能力需求变化,是不再单纯依赖于编程能力,而是持续更新和融入前沿人工智能的新技术与知识,能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基本能力。所以我们会与产业结合,让学生在明白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前沿应用案例提升相关能力。”舒琳说。

  腾讯教育也在不断探索产教融合的实践方案。据了解,基于腾讯在产业端的丰富积累和云计算等技术能力,腾讯教育同各大高校开展产教融合合作,共同打造产教基地、人才培养方案、技能大赛等,推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从理论走向实践。

  据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副院长程东升介绍,腾讯教育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正共建高等工程师学院,并联合打造特色人才培养的“腾飞班”与“腾实班”。近期,双方以腾讯云微搭低代码开发平台为小切口,融通岗、课、赛、证、创,促进产学研全链路一体化。

  面对当下火热的大模型话题,腾讯云高等教育行业总架构师念红志在采访中表示:“腾讯的行业大模型也应用在教育、医疗、文旅等多个领域,在各领域的应用实践都可能会与高校进行融合交叉式的合作,实现对大模型应用的产教融合探索。”

  探索智慧校园落地新方向

  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也带来了高校校园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3年工作要点》中指出,深入实施数字化战略行动,塑造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优势,加快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打造高等教育教学新形态。

  如今,各地智慧校园建设正在纷纷落成,不过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不少院校内部仍存在业务接口不统一、线上应用分散、数据不流通等多重问题。

  “高校的数字化转型需要融入到核心业务里,比如学校内各个校区与师生都可以通过统一的组织机构、电子码实现多校区、多组织的统一管理;教学中的互动、教育评价反馈和课程质量提升等,也可以基于数字化的方式实现。”念红志认为。

  比如腾讯会议在疫情中为高校提供了线上教学的解决方案,腾讯云微搭低代码正在成为高校构建轻应用的有效工具,腾讯云区块链助力构建安全可信的科研数据集,腾讯云分布式云CDC为高校带来触手可及的基础算力,这些都是腾讯教育在高校数字化转型上的探索。

  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新技术为社会带来的变化日新月异,对于院校来说,不论是教学管理方式还是人才培养方案,都需要快速适应时代发展。“数字化转型既是支撑高校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有力手段,又能在服务师生的过程中,积累大量数据与信息,从而支撑管理决策。”念红志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