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除谣言“毒瘤” 净化网络环境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07-28 08:14

我们正处于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每天都能收到纷繁芜杂的海量信息,甚至还常常有耸人听闻的谣言在网络上迅速蔓延传播。这些网络谣言混淆视听,具有极强的迷惑性,危害很大,不仅会伤人于无形,也会破坏社会信任、扰乱社会秩序。加强治理,铲除网络谣言这颗“毒瘤”,净化网络环境,势在必行。

“偷孩子”“割器官”“天价寻狗”“火山爆发”……“自媒体”时代,毫无来由的一段话、一张截图、一个视频,配以夸张的描述、耸人听闻的标题,往往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巨大流量,引发大量关注。

今年6月19日,网上一则“幼师给幼儿喂避孕药”的消息引发网民关注。一位名叫“小问题水”的网民称,“我是个幼师,我们班所有茶壶都被我狠狠体罚过”“每天一个小茶壶,给他们的饭里放避孕药”。这个网民称的“小茶壶”,指的是小男孩。该言论一出,立刻被大量转发,相关信息迅速在网络发酵。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支振锋:这是针对幼儿,特别是幼儿健康的高度敏感性社会话题,所以这个话题只要一掀起来,就很容易触动社会每一个人最敏感的那个神经,心底最柔弱的那一部分。

更让人担心的是,群聊截图仅提及“幼师”“体罚”“避孕药”等敏感字眼,并未提及具体时间、发生地点。所以有许多家长都害怕自己的孩子遭到不法侵害,更有部分网民对幼师群体的从业门槛提出疑问。

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副局长 武瑞明:一是他没有明确指清是哪个城市,二是他没有指清是哪个幼儿园,所以说广大家长都非常恐慌,担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受害者,多少家长由于小孩生病怀疑,是不是他的孩子吃了避孕药这种情况。

在公安部网安局的统一调度下,上海网安部门第一时间查证,网民“小问题水”的真实身份为山西男性田某某。山西警方连夜展开工作,当天晚上10点左右,田某某被依法传唤到案。

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敦化坊派出所办案中队副中队长 康伟:一开始他不承认“小问题水”是他自己注册的网名,当时一方面有直接性的证据指向他是实名制注册,后面跟他宣讲法律政策,基本攻破了他的心理防线,也交代了“小问题水”就是本人用的网名,在平台上发表不当言论。

经过警方查证,田某某本人并非幼教,他和亲属均无幼儿教育从业经历。

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网络安全保卫大队民警 杨凯元:我们对他的手机依法进行电子数据勘验,结合辅助信息,没有发现他大量购买避孕药的事实,在他的车辆和住所中也没有发现藏匿避孕药,我们认定是谣言,只是单纯为了博取流量在互联网上发布该类信息。

案件很快水落石出,但却在网络上掀起巨大波澜。因相关内容涉及“幼儿健康”“幼儿教育”等敏感内容,网民的关注度极高。6月20日10时左右,微博话题阅读量达3亿次,占据热搜榜第一名。太原警方于10时46分发布《警情通报》,澄清事实,回应网民关切。

“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一条彻头彻尾的谣言,惊扰了家长,制造了对立,撕裂了人心,更污染了网络生态。尽管犯罪嫌疑人田某某已被刑事拘留,但造成的影响却并未结束。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50多家媒体转发警方《警情通报》,传播真相、以正视听,但网民的关注热度依然不减,“男子造谣冒充女幼师给幼儿喂药被刑拘”的微博话题阅读量达7.5亿余次。

可见,“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谣言,相较过去呈现出的特点是传播速度更快、传播量更大、影响面更广、危害性也更大。撕裂社会,制造对立,不只是突破了道德底线,更多的是涉嫌违法犯罪。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二级巡视员 张俊兵:速度方面,网络谣言传播往往体现出来的特点是爆发式的、裂变式的传播,瞬间传遍全网,这是非常突出的特点。在流量经济的驱动下,一些“自媒体”从业人员造谣传谣的情况非常多,他们往往编造事件,其目的主要还是为了吸粉引流、牟利。

今年4月,广东警方查处一起自编自导自演“被绑架索要50万赎金”的网络谣言案。当事人为引流牟利,自导自演“被绑架”闹剧,在某社交平台上发布标题为“我被绑架了,绑匪好凶,绑匪管我干爸要50万”等带有敏感字眼儿的短视频,被不知情的网民大量转发,扰乱了社会秩序,浪费了警力资源。

广东省深圳市公安局龙华分局龙城派出所民警 陈森:整个警力我们出动了30至40人左右,对疑似的一个位置进行了核实,同一时间安排了一个5人的处置小组前往福田查找他。

经过两个小时的寻找,民警在福田区某会所找到视频发布者陈某浩,惊讶地发现他就是视频中被绑架的主人公。

广东省深圳市公安局龙华分局龙城派出所民警 陈森:他见到我们的时候也很惊讶、很心虚,支支吾吾的,经过进一步了解,他向我们坦白他并没有受到绑架这么一个情况。

记者追踪发现,“自媒体”时代,新形势下的网络谣言还呈现出另外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智能化趋势明显。有些谣言制造者利用AI合成、深度伪造技术,形成逼近真实的图片、音视频,并杜撰文字加以传播,有的张冠李戴,有的虚实共存,颠覆了公众对“有图就有真相”的常规认知,让网络谣言难辨真假。

“有视频也未必有真相”。今年6月2日,浙江警方破获一起利用AI技术制作虚假视频编造网络谣言非法牟利案。一则“绍兴上虞工业园区发生重大火灾”的视频就是通过AI技术深度合成,看上去煞有其事的播报事件,实际上子虚乌有,视频实为网上其他火灾画面剪辑拼接而成。

记者了解到,5月中旬以来,该团伙为吸粉引流、牟取利益,利用AI合成技术自动生成虚假视频,通过平台返利形式非法获利4万余元。截至案发,已经编造虚假视频1.8万余个,有20个视频造成恶劣影响。

通过AI合成技术,不法分子大大降低了虚假视频的制作门槛,有的仅需1分钟就可以制作完成,而当这种技术应用在虚假文章生产上,则成了违法违规的重灾区。今年6月,一则“绵阳大学生涉嫌卖淫800多次,赚120余万元,警方成功抓获”的配图文章引发网民围观,后经警方证实,为AI软件自动生成虚假文章。今年3月,山东警方破获一起特大造谣引流网络水军案,某传媒公司利用群控软件和人工智能技术,大肆爬取境内外短视频内容,篡改编造敏感社会事件,在网络平台发布虚假信息,通过其运营的“自媒体”账号达4万多个,虚假帖文信息80多万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支振锋:在内容端,利用深度合成技术和生成式大模型,可以非常容易甚至在某些方面能够一键生成文本、图片、视频、音频信息。一方面在制造谣言上更方便了,另一个方面在识别和监测谣言上更困难了。

记者深入调查发现,除了一些“网络水军”通过编造传播虚假信息,造热点、带节奏、牟取经济利益,更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谣言实施敲诈勒索。今年3月以来,山东张某某等3人运营多个超百万粉丝的“大V”账号,专门编造发布针对单位或个人的虚假信息,并使用多个账号相互转发评论进行炒作,借机向受害单位及个人敲诈勒索,严重扰乱社会秩序,造成恶劣影响。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二级巡视员 张俊兵:新形势下,特别是面对网络谣言传播的新特点,给公安机关打击网络谣言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对编造传播网络谣言的平台和账号要进一步加大惩处力度,对拒不配合、拒不履行主体责任的,我们要开展“一案双查”,对造谣者进行处罚的同时,还要对传播谣言的平台进行查处,要切断网络谣言的传播链条,切实把好网络谣言扩散的关口。

打击整治网络谣言,需要加强源头治理。对于恶意编造传播谣言的组织者、策划者和主要实施者,必须依法严惩,才能真正起到警示作用。

今年4月以来,公安部网安局部署开展为期100天的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全国公安机关共侦办案件2300余起,整治互联网平台企业近8000家(次),依法关停违法违规账号2.1万余个,清理网络谣言信息70.5万余条,对网络谣言违法犯罪形成强大震慑。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支振锋:首先压实平台主体责任是关键环节,能及时识别、发现和处置网络谣言;第二要找准关键利益链条,大量的网络谣言实际上是有组织的,比如有“水军”的团伙就是为了引流量、为了眼球经济,要掐断利益链条;第三加大对网络谣言造谣者依法依规的处置力度,形成全链条、全环节的治理体系,才能把网络谣言防范和制止。

近日,中央网信办发布了《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要求网站平台及时标记谣言标签,运用算法推荐方式,提高辟谣信息触达率;对制作发布谣言,蹭炒社会热点事件,或矩阵式发布传播违法和不良信息、造成恶劣影响的“自媒体”,一律予以关闭。此外,在这个“自媒体”时代,每个普通网民都是信息传播的节点。我们作为网民也要提高信息甄别能力,不轻信、也不要随意转发、扩散来源不明、未经证实的信息,我们一起努力,阻断网络谣言的滋生,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

原标题:《网络文明 | 铲除谣言“毒瘤” 净化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