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论道:投出中国食品赛道的下一个超级品牌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6-28 07:58

大会以国潮品牌之夜、国潮美食新消费大会、国潮品味体验展三大场景为核心舞台,数以万计的先锋体验官在此聚首,开创国潮美食新局,共同见证中国新消费品牌崛起。

在国潮美食新消费大会上,安可资本CEO齐剑哲、尚承投资创始管理合伙人童杰、峰尚资本投资董事总经理赵骁、网聚资本投资副总裁邓韵骥、峰瑞资本早期项目负责人范铭望,以专业投资人的视角,共同探讨了《投出中国食品赛道的下一个超级品牌》这一话题。

消费行业的复苏与展望

安可资本CEO齐剑哲:感谢主持人,我是来自安可资本的齐剑哲。安可资本是一家专注于消费品的投行,工作内容是找到优秀的企业家,并帮助他们解决融资问题,一起成为世界级的消费品牌。非常荣幸能与四位优秀的投资人对话,探讨食品饮料方向的投资机会。首先,请四位嘉宾作自我介绍。

尚承投资创始管理合伙人童杰:尚承投资是一个比较新的基金,成立于2019年,是专注于消费的早期VC机构,我们的LP基本上都是上市公司或者未上市的消费行业的家族企业。

峰尚资本投资董事总经理赵骁:峰尚资本是一支成立于2015年的基金,从2017年开始专注于消费领域,寻找中国具有特殊供应链优势和品牌长期价值的公司,比较知名的案例是元气森林、黄天鹅、雪川农业等。虽然宏观环境始终在变化,但峰尚资本会一如既往地支持民族企业。

网聚资本投资副总裁邓韵骥:网聚资本是一家专注在食品、餐饮相关领域的产业投资机构,我们致力于成为轻餐饮和食品企业的加速器,帮助并陪伴企业快速成长。网聚资本在川渝地区也有较多的投资布局,例如幺麻子、老坛子、迈德乐、小龙坎和蜀大侠等企业。

峰瑞资本早期项目负责人范铭望:峰瑞资本成立于2015年,一直秉持交叉学科投资的理念,目前布局了超过150家偏早期的企业,主要是聚焦消费及TMT、硬科技、生物医药等三个方面。在消费领域,我们曾投资过三只松鼠、三顿半等企业。

安可资本CEO齐剑哲:今年过去的四个月,我国消费行业明显复苏,请问各位如何看待这一情况?

尚承投资创始管理合伙人童杰:我一直保持长期的乐观态度,但是表达的时候只能是谨慎乐观。从2020年第一波疫情至今,我们一直在按季度监测数据情况,2020年Q1和Q2曾有大幅度下滑,Q3有恢复;2022年经历了大规模的停滞,2023年上半年又再次恢复。从规律来讲,食品饮料、餐饮等刚需类的必选消费一定是最快恢复的,可选消费的数据则要看今年的二季报或半年报。今年的半年报可能会给大家带来更大的信心,因为五一的数据会比较夸张。这是一个关键时刻,做消费投资的底气在于,穿越周期的东西都会回来,如何选择布局的时间点、项目以及方向才是更重要的。

峰尚资本投资董事总经理赵骁:近两年,刚需和大品类都有增长,比如我们投资的黄天鹅,去年实现了超过100%的增长,净利润也有大幅度的提升。此外,从财报中可以看到,很多企业在上下游多次提价,这些在供应链中有定价权的企业受疫情的影响也相对较小。

今年的经济有所复苏,5月份的出行人次比2019年增长20%,但是实际的消费品零售额没有增长,虽然乐观,但是没有那么乐观。我们选择的标的依然是在供应链有定价权和议价权的企业,是大品类和刚需,这个逻辑从2021年至今始终没变。

网聚资本投资副总裁邓韵骥:我个人也是保持谨慎乐观的观点。从宏观的环境来看,全球经济与中国经济都未达到非常乐观的状态。

今年1-4月,有几个数据可以关注。

第一,中国的出口数据,一季度的出口同比略有增长,但在结构方面有问题,比如对美国的出口大幅度下滑,对欧洲的出口基本上没有增长,而增长的部分来自对东南亚和俄罗斯,这反映出地缘政治对于出口的影响,也体现出全球的经济比较疲软的状态。

第二,今年4月的PMI为49.2%,反映出需求端不足、供给端过剩的现状。

第三,失业率。

从宏观层面看,全球经济与中国经济仍处于恢复期,1-3月份的大件消费仍然疲软,汽车、房地产行业都不乐观,而餐饮和旅游的表现非常强势。我个人倾向于用口红经济效应去解释这种现象,老百姓的腰包紧了,不愿意在大件方面支出花费,而是通过餐饮、旅游等小额支出换取愉悦感和社交氛围。

峰瑞资本早期项目负责人范铭望:提到线下消费的复苏情况,很多关注宏观经济的投资人或创业者都会非常关注CPI,也就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今年一季度的CPI公布之后,市场上的争议很多。

CPI增长不及预期,同比增长0.7%,环比下降,货币增速差距的剪刀差不断拉大,M2同比增长12.9%,M1只同比增长5.1%,通俗来讲,市面上不到一半的钱用在了流通和消费中,剩下的部分都放在银行理财。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消费信心的不足。

但是,对于通缩的可能性是否存在的问题,我们内部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详细的内容也在我们创始合伙人李丰主理的播客《高能量》中有更多讨论,我们主要认为有两个因素需要考虑在内。

第一,把CPI进行拆解,发现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在去年3月份和今年3月份都有很大的变化。比如,猪肉占食品价格指数的8.3%,猪周期和食品关系非常紧密。去年疫情期间,因为供应链的问题,猪肉整体的供给在偏低点,现在恢复到常规甚至偏高的水平。由此导致整体食品对于CPI产生了向下的贡献度。

还有能源的价格,去年3月,俄乌冲突爆发,以石油为主的能源价格水涨船高,而今年逐步恢复到常规水平,能源的价格对CPI也有向下的贡献。大宗消费的恢复情况也受到影响,尤其汽车领域,电车在乘用车市场的占比不断提升,燃油车在今年一季度出台了一系列价格优惠政策,也对CPI产生了向下的贡献度。

第二,从2020年到2022年,CPI都普遍偏高基数。因为疫情导致线下供应链的恢复不畅通,商品流通的过程受到阻碍,商家被迫提升价格。

因此,要讨论中国的CPI指数是否进入通缩,一定要考虑过往高基数的原因。

相比于宏观的因素,我们可能更需要关注线下消费的反弹。今年五一,旅游的人次与收入都回到了2019年同期可比的水平,重点的餐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超六成,这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消费复苏的信心。

在去年我国选择放开之前,日本、美国、德国、印度、越南等先一步放开的国家,在疫情后的各行业恢复曲率都有一定的规律。首先是以餐饮业、旅游业为主的接触性消费业,其次是刚需消费品,再次才是可选的消费品。我国是世界上最后放开的国家,不用急着去跟其他国家对比,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可以对于消费和经济的复苏有更多信心。

政策与投融资环境

安可资本CEO齐剑哲:第二个话题是一级市场的投融资环境。春节过后,我国开始进行二级市场的注册制,请问今年的政策环境与投融资环境是否会影响你们的投资策略?

尚承投资创始管理合伙人童杰:今年春节以后,在与券商、PE机构以及监管部门的领导交流之后发现,被提及最多的有两方面,一是上市通道的通畅情况,二是资本市场的活跃度、资金的充裕度与市盈率情况。

中国消费品企业,如果不计算纯供应链企业,跟品牌和渠道有关的A股与港股共计100多家企业,从创立到上市的平均时间在12年以上。2020年以来,很多原来不看消费的投资机构开始进入消费赛道。大家应该给消费企业更多的时间去发展,因为大部分消费企业没有资本市场的加持,但是他们仍然活得很好,消费品赛道有很多隐形冠军,没有贷款,税后净利润率达到10%—20%,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0%—50%,这是由企业本身的优质水平决定的。

我认为A股市场之后会越来越像开放的资本市场,以公开、透明的信息为主,以企业的竞争力、科技含量、上市后的回报作为标准。最近,很多企业考虑香港或者其他市场,做A股市场会放慢节奏,这是一个阶段性的观察。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很多被“黄灯”的公司根本不差钱,也不一定要去资本市场。

峰尚资本投资董事总经理赵骁:行业突然冷下来是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的,但我们还会继续投资食品饮料企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并不能预测三五年以后的情况。过去,投资人看故事的时候主要是以上市公司对标,在上市路径不清晰的情况下,可能会综合未来现金流折现和公司净资产价值等估值方法。

网聚资本投资副总裁邓韵骥:我们从2017年网聚资本成立之初开始关注并投资食品、餐饮赛道,2017年- 2019年期间,食品、餐饮赛道一直比较冷清,关注的投资机构不多,我们当时的感受也有点孤独。但是2020年至2021年上半年,食品、餐饮赛道突然火爆起来,涌现了很多新消费品牌,有不少也拿到了很高的估值,甚至远远超出我们能理解的正常估值逻辑。

当时我们也有些迷茫,怀疑是不是投资策略落伍了。但好在我们还是坚持自己的投资原则,没有跟风。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市场又突然急转直下,很多项目的估值大幅下降。直到今年,整个消费赛道仍然非常冷清,很多投资机构已经关闭这个赛道。回过头来看,这些现象再一次印证了巴菲特的一句话:“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

所以,在涨潮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给企业家踩刹车,劝他们,不要太过于盲目追求高估值,因为它是一把双刃剑,很可能透支掉企业未来很多年的成长空间。如今,潮水慢慢退去,市场逐渐出清,我们反而愿意鼓励企业快速调整姿态,抢占空白市场。比如餐饮行业,市面上有大量的优质商铺资源空出来,是头部品牌扩大市场份额的好时机。

峰瑞资本早期项目负责人范铭望:今年上半年,我们见证了非常多的历史性事件,国内和国外的都有。比如,国外不断加息,影响银行的流动性危机,这是见证历史的事件。

但是,总体而言,尤其是对一二级资本市场来讲,影响未来5—10年的一个重大的变革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的成立。关于这次体制改革的影响,我们峰瑞公众号也有更具体的梳理,简单来说,从机构改革的角度来讲,这是一次提级。这个消息公布以后,很多企业担心会影响未来市场化的发展。

事实上,追溯中国所有的政府相关改革就会发现,一旦一个行业被提格或者提到特殊的位置上进行单独管理,就代表这个行业将进入非常特别的发展节点。比如,2008年,环保局被提格成环保部,进而开始推行如今耳熟能详的新能源相关政策,双碳与节能减排等。

再往前的1998年,我国成立国土资源部,主要职责是管理和分配有关土地的事项,也是1998年开始,住房变成商品,正式拉开了房地产发展的序幕。2018年,国土资源部被合并成自然资源部,除了对土地的分配之外,正式开始管理森林湖泊等自然资源,从1998到2018,代表着属于房地产最黄金的周期。

所以,此次金管局的成立,首次把金融抬升到这个位置,代表一二级在内的资本市场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新主线。

再往下的一系列新政策,包括注册制的改革,香港18C政策的施行,对一级市场的长远发展都是积极的信号。在这样的大趋势下,无论什么背景或主题,最终都能找到更好的上市或者退出机会。

食品饮料行业的新机遇

安可资本CEO齐剑哲:今年,各位在食品饮料方向有没有投资的想法?在投资的过程中是否会探索合作的机会?

尚承投资创始管理合伙人童杰:这是我们从创立伊始就一直在做的。我们的LP与合作伙伴都是产业里的资深玩家,平均成立年份超过20年,有很多是超过30年的上市公司或家族企业,基本上都进入了第二曲线。放眼全球消费品集团公司,都是在第一曲线之后找到了第二曲线,才能延续百年。

对于中国企业,不管是成立30年的资深品牌还是成立几年的新品牌,发展路径一定是集团化运作。很多公司刚上市时市盈率很不错,但业绩增长相对乏力,通过并购找到新的方向。

中国的一代企业家通常还是继续自己持有业务,而不会让被并购的业务进入上市公司,因为中国消费赛道的上市公司基本上都是家族企业,很难让外部的职业经理人或者被并购对象进入上市公司的管理体系。

但是,第二代企业家正在崛起,他们的教育背景、眼界、包容心更强,未来的投资和并购手笔会非常大。他们不会盲目地做加法,也不需要为家族财富的积累做相应的减持,他们的很多动作都是与上市公司的目标言行合一的。第二代企业家常年在一线打拼,深刻意识到要想打造百年企业,一定要把董事会和管理层做深度融合,而不是跟叔叔伯伯一起工作。

在食品饮料赛道,我们看到优秀的项目后,都会与上市公司一起交流,上市公司的积淀非常深,也许不能告诉我什么是对的,但能告诉我什么是错的。

峰尚资本投资董事总经理赵骁:我们也有一些LP是上市公司,还没发展到寻找第二曲线的阶段,更多的是互相帮忙,共享资源、空间和信息。近两年,还是有一些行业和品牌值得关注。

比如,磷虾油。磷虾油是捕捞船从南极捕捞磷虾后萃取的,被用于膳食营养和医疗市场。在南极捕捞磷虾的捕捞船中,平均14艘里有5艘是中国的船。但在目前的磷虾供应链上,中国没有品牌,也没有供应链,这个产业基本上是被挪威垄断的。未来,中国从体量上看一定会占据前二的位置,这个产业中就存在着创业的机会。

还有一个品类是鱼子酱。中国最大的两家鱼子酱企业,产能合计占据全球的50%,但是他们的产品被外国人贴牌后,加价的比例能达到5-10倍。中国的鱼子酱产业也没有诞生品牌,但是这两家企业的出口价格连年上涨,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赛道。

在投资方面,我个人认为,如果一上来就拥抱产业投资,就要承担被产业资本反噬的风险,这是一把双刃剑。

网聚资本投资副总裁邓韵骥:从投资人角度看,对于供应链的投资,始终要关注一个亘古不变的逻辑,供应链追求极致的成本和极致的效率,因为供应链的客户是B端客户,B端客户更关注性价比、效率、服务、稳定性。

以烘焙行业为例,这是一个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市场,达到了3000亿的市场规模。但在烘焙行业中,一直很难找到几千家门店的品牌,因为烘焙行业长期面临难以标准化的痛点。面包类产品涉及发酵等多个环节,大型商超和连锁门店过去会请面包师现场烘焙,对人力与资金的成本要求很高,这些痛点也限制了烘焙行业连锁化的发展,这种供应链需求也是刚需。在这种需求下,就催生了立高这样的冷冻烘焙半成品供应商,并在2021年成功上市。

我们投资恩喜村也是同样的逻辑,他在冷冻蛋糕领域成为国内的龙头企业。他和立高的共性都是通过预制半成品或成品,为下游商超、餐饮、烘焙连锁提供高性价比产品,帮助客户节约人力、租金成本,提升坪效。因此,供应链企业,一定要想清楚能为B端客户解决哪些痛点,并在这些方向上不断发力。

峰瑞资本早期项目负责人范铭望:峰瑞资本强调交叉学科的投资。去年下半年至今,有一个非常深刻的感受,以前资本都在接触餐饮行业,现在接触更多的是交叉学科。在与产业资本沟通的过程中,能明显感受食品饮料的发展趋势是向功能性、健康性的方向发展。

是什么促进了一个新品类的诞生?很多人认为是新人群、新需求或新渠道。追溯食品饮料行业,真正催生新品类的源动力是食品科技的创新,其中约九成是供应链技术的创新,即人类如何储存、保鲜和运输食品技术的创新。

19世纪90年代,对人类食品史影响巨大的技术创新是制冷技术的出现,当时人类营养的改善,也有一半要归功于制冷,还比如密封罐装技术使食品第一次可以实现跨国运输,孕育出了通用磨坊和桂格燕麦等品牌,巴氏杀菌法推动了脱脂奶粉品类的诞生等等。

中国也有很多通过供应链驱动食品科技创新的企业。比如,周黑鸭用了气调保鲜技术定义了锁鲜卤味的品类;我们投资的三顿半把冻干技术迁移到咖啡市场,由此重新定义了冻干咖啡这个品类,在内卷的咖啡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我们另一家被投信良记也是率先采用液氮保鲜技术成为小龙虾预制菜中的佼佼者。在食品饮料领域创业,供应链技术的上下游还有很多可挖掘的机会,这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方向。

安可资本CEO齐剑哲:最后一个话题,想问在座各位,在食品领域,有没有看到一些有意思的技术的应用,不管是应用环保还是生产过程中的效率提升。

尚承投资创始管理合伙人童杰:中国2025年之前会全面禁塑,尤其是外卖餐饮零售企业用的一次性的塑料包装纸,可能会强制要求禁止。所以这点大家齐头并进,有做生物合成这些材料的,估值都会非常高。

沿着往下看,这些是既有比较大的社会价值也符合政策方向,也跟消费赛道相结合的方向,随着餐饮连锁化率不断地提升,大家在环保上的投入和关注度都非常高。

它不是大家想象的“一次性”,我们延伸一下,比如说买这些重要的生鲜和酒包装材料,也是完全可以降解的。现在技术上完全实现了,接下来就看行业应用。

峰尚资本投资董事总经理赵骁:我觉得食品技术创新分两块,一是你的产品更健康更安全,就需要一些原料的创新;另外一块就是设备工艺的提升,但工艺需要投钱,这个就要看企业家的战略眼光和企业家精神了,是不是坚持长期主义,并且敢创敢干。

网聚资本投资副总裁邓韵骥: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科技来驱动的。但这么多年,在食品或者餐饮行业鲜见革命性的科技发生。我觉得食品科技在未来的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时间里面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推动人类社会的饮食变革。

这里面几位嘉宾提到的把产品变得更清洁、健康,同时生产这些食品的技术或者工艺变得更有效率,都是食品科技发力的方向。比如上午王教授提到的细胞培养肉如果大规模应用,会颠覆人类获取蛋白质的方式。再比如前段时间我拜访一个3D打印食品的初创企业,用蛋白质打印出各种食品的形态,并具备相应的口味,这项技术如果大规模应用,也会颠覆现有的食品供应链生态。这些新的技术,虽然不一定能够快速实现,但都是不可忽视的技术驱动变革的方向。

峰瑞资本早期项目负责人范铭望:峰瑞资本非常专注食品科技的研究,这两年我们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体感,整个食品科技或者说模式和技术的创新越来越从下游往中上游的方向发展,呈现越来越强的交叉学科融合的趋势。

在这个大主题下我们一直关注三个食品科技的主题,第一个是运用生物法合成有益食品原料的合成生物学;第二是用高通量高灵敏的检测技术和AI技术研究食品组分如何对人体有益的食物组学;第三个是借助智能制造等技术研究人如何感知食品,制造更健康美味个性化食品的食物感知学,我们在这三个方向能挖掘出很多新的机会。

安可资本CEO齐剑哲:每当大家怀疑我们还投不投消费时,可以想想,我们有14亿人,有全球最好的供应链,有最好的电商基础设施、物流体系,不投中国我们投什么?相信更多的企业能够在川渝发展起来,谢谢大家!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