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双重标准”遭质疑 美高校反战浪潮愈演愈烈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5-08 15:03

    哥伦比亚大学学生在校园内集会要求结束加沙人道主义危机    新华社发

    5月1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师生发起反战抗议,部分犹太裔学生参与(央视)

    4月25日,警察使用橡胶子弹和催泪瓦斯驱赶埃默里大学的学生抗议者(央视)

  从美国纽约警方4月18日冲入哥伦比亚大学校园逮捕和平示威的师生开始,声援巴勒斯坦的抗议运动正在全美各地的大学校园中蔓延。警方对和平示威者不断升级的暴力行动,以及美国总统拜登对抗议运动是“反犹主义”的指控,让校园运动的规模不断扩大,师生诉求亦逐渐多元。据美国媒体报道,近日,美国波士顿东北大学、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共有数百名抗议者被捕。
  在巴以新一轮大规模冲突爆发后,美国持续偏袒和军援以色列,对加沙人道主义危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受到美国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广泛抨击。对此,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发布所谓《2023年度国别人权报告》的记者会上辩称,美国在人权问题上没有“双重标准”。“国际危机组织”美国项目高级顾问菲努凯恩驳斥称,美国这种说法是“虚伪的”。 
  美偏袒以色列引发如潮抗议
  据美国媒体报道,4月17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以下简称哥大)数百名学生在校园内集会。抗议学生称这场活动由“巴勒斯坦学生正义团体”“犹太和平之声”等120多个校园组织发起,是为了提高人们对“巴勒斯坦人民面临种族灭绝和流离失所”状况的认识。
  “亲巴勒斯坦的抗议潮席卷了美国大学校园。”美联社称,哥大以及哈佛、耶鲁等20多所知名大学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以表达对拜登政府在外交上偏袒以色列的不满。
  各界强烈质疑美国在巴以问题上搞“双重标准”。美国国务院发布所谓《2023年度国别人权报告》,布林肯在发布会上谴责哈马斯对以色列的袭击,却没有直接谴责以色列。路透社记者质问美国在处理有关以色列侵犯人权的指控时存在“双重标准”。布林肯则称:“我们有双重标准吗?答案是否定的。”对此,“国际危机组织”美国项目高级顾问菲努凯恩称,对俄罗斯这样的对手,美国公开宣称“对方犯下战争罪行”,而对以色列这样的盟友则避免做出任何“不方便的结论”。
  据悉,美国多所大学曾于去年年底爆发过一轮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议浪潮。今年1月,美国政客施压迫使宾夕法尼亚大学(以下简称宾大)、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校长辞职,以惩戒他们处理抗议学生不力,引发了美国社会有关言论自由的争议。
  在新一轮大学抗议潮中,也许吸取了哈佛和宾大前校长的“教训”,哥大校长沙菲克一开始就将学生抗议定性为“反犹主义”,他要求警方入校驱散和逮捕示威者,并表示要开除参加抗议活动的学生。沙菲克4月22日称,最近几天“反犹主义”的声音正在增大,“这种紧张局势被一些人利用并放大,这些人带着自己的政治议程进入校园……我们需要一次重启”。哈佛大学校方关闭大学校门,下令解散学生组织“巴勒斯坦团结委员会”,禁止其从事任何活动,否则其成员将被开除。
   警方逮捕学生无法扑灭怒火
  4月18日,哥大校方以学生违反校规为由报警,警方进入校园驱散抗议的学生,并逮捕了100多人。
  4月22日一早,身着防暴装备的大批警察冲进耶鲁大学康涅狄格校区。网上发布的视频显示,警察抵达这所大学后封锁了一个广场,有200多名学生聚集在那里,他们举着写有“解放巴勒斯坦”等字样的标语并拒绝离开。警察随后逮捕了多名学生,并清理了抗议者聚集的广场。该大学一名发言人证实,至少47名抗议者被戴上手铐,用车直接从校园拉走。这些抗议者面临耶鲁大学的纪律处分,甚至可能被停学。
  这仅是当天发生在众多知名美国大学的一幕。美国Axios新闻网统计,自4月底以来,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活动在全美高校蔓延,包括耶鲁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波士顿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等20多所知名大学的学生均加入抗议行列。许多大学的学生还在校园内“安营扎寨”,准备长期抗议。在社交媒体上有关警方处置示威学生的视频显示,现场相当混乱,有警员拆除示威者搭建的帐篷,还有警员对示威者大打出手,后者不停高喊口号:“我们的抗议不会停歇!”
  校方和警方的行动引发学生及抗议者更大的愤怒。从4月22日起,哥大学生连续多日举行示威,其他多所大学的学生随之举行抗议,大学的教职员工也积极声援抗议的学生,导致校园紧张局势升温,多所高校教学秩序乱成一团。哥大宣布取消课堂授课并启动网上教学和办公;耶鲁大学的示威者把校园团团围住,拦截周边交通;哈佛大学则关闭了大学校门……
  政客火上浇油对抗日趋激烈
  在局势愈演愈烈之际,美国政客却选择火上浇油。美国总统拜登称:“近日出现针对犹太人的骚扰和暴力言论,这种公然的反犹主义应受谴责,也是危险的,它在大学校园或美国的任何地方都绝对没有立足之地。”纽约市长亚当斯在社交平台X上发文称,对大学生的抗议感到“震惊和厌恶”。美国参议员汤姆·科顿和乔什·霍利4月22日甚至呼吁拜登派遣国民警卫队前往这些大学。5月1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法案,扩大“反犹主义”的界定范围。该法案主张将国际大屠杀纪念联盟对反犹主义的定义编入美国《民权法》关于反歧视的章节。众议院当天以320票赞成、91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该法案,下一步将交由参议院审议。按美联社说法,众议院版本的法案在参议院获得通过的前景不明;一旦在参议院过关并由总统签署立法,美国法律对“反犹主义”的界定范围将被扩大,“攻击以色列国”行为也包括在内。
  这一法案在美国国内引发争议。支持者表示,它为美国教育部提供一个框架,用于监管和调查持续增多的针对犹太裔学生的事件。反对这一法案的众议员杰里·纳德勒认为法案管辖“过度”,“批评以色列的言论本身并不构成违法的歧视”。
  对此,发起抗议活动的学生组织反驳了“反犹主义”指控,称其活动是和平与包容的。哥大一个学生组织发表声明称:“我们坚决拒绝任何形式的仇恨或偏见,并对试图破坏学生团结的非学生人员保持警惕。学生们包括巴勒斯坦人、穆斯林、阿拉伯人、犹太人和黑人,以及所有支持巴勒斯坦的同学,他们完全能代表我们国家的多元化。” 
  学生要求校方从以色列撤资 
  据报道,随着反战示威活动在美国校园蔓延,人们不断听到各校学生提出一个要求——从以色列撤资。大学依靠捐赠基金来资助研究和奖学金等项目,这些捐赠基金通常被投资到公司和其他类型的资产,如私募股权和对冲基金。撤资的呼声从广义层面来说就是:如果大学有资金投给了学生们认为属于战争同谋的企业,则大学必须出售这部分投资。
  要求从新一轮巴以冲突中撤资的抗议学生针对的目标各不相同。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要求,对于在以色列有业务,或者与以色列有业务往来的企业,学校必须放弃对它们的直接投资。其中包括亚马逊和谷歌,两家公司都参与了与以色列政府签订的价值12亿美元的云计算合同;还有微软,它的服务被以色列国防部和民政部门使用;此外还有从这场战争中获利的防务承包商,如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及纽约大学的学生也呼吁进行类似的全面撤资。其他学生团体,如耶鲁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的学生们,则具体要求校方放弃对武器制造商的投资。
  所谓撤资运动在美国学生活动家中有着悠久历史。1965年,几个学生团体在纽约市举行静坐示威,要求大通银行停止资助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许多校园运动组织者成功迫使他们的学校斩断了与支持种族隔离政权的公司的经济联系。
  要求从以色列撤资的呼声收效不大。尽管许多校园团体呼吁学校采纳“抵制、撤资、制裁”的框架,但迄今没有哪所美国大学作出这样的承诺。
  抗议者拒绝“反犹主义”帽子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大多数校园抗议活动是和平的。哥大附属巴纳德学院犹太裔学生莎拉·博勒斯在一场犹太裔和巴勒斯坦裔示威学生共同参加的记者会上说,学院管理层、一些国会议员和拜登“把反犹太复国主义等同于反犹主义”,试图“让我们噤声”。“犹太和平之声组织”成员扎卡里·赫林在耶鲁参加示威时说:“我们所有人都需要认识到,我们的斗争对象是暴力,而不是别的。”
  此外,联合国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人权状况特别报告员阿尔巴内塞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质疑美国政府对学生采用高压手段:“(逮捕抗议学生)等于攻击美西方所宣扬的价值观和言论自由,西方的大学和政府这么做是在向年轻公民和学子们灌输什么?”
  《纽约时报》称,美国高校这波抗议潮可能会延续到年底,届时甚至一些毕业典礼也将演变为愤怒对立的场合。该报此前的一篇评论质疑,“美国高校校园严控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活动是否意味着言论自由的终结?”评论称,自去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纽约警察就普遍出现在纽约大学校园。该校数百名教职员工联署公开信,批评纽约大学针对校园言论和活动搞“恐惧文化”。文章还指出,不光纽约大学,全美许多大学都将支持巴勒斯坦人的言论和呼吁加沙停火的活动视为“危险言论”,“反犹主义”的帽子一扣就能搞内容审查。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称,当前美国社会在巴以问题上高度分裂,言论自由的边界正面临挑战。报道称,有关巴以问题引发的争论越来越撕裂社会,人们的言论也越来越偏激,要么存在“反犹主义”偏见,要么就是仇视穆斯林。
  反战抗议蔓延欧美多国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报道称,悉尼大学的学生近日效仿美国学生的做法,在校园内的草坪上搭起帐篷,悬挂出巨幅巴勒斯坦国旗,并打出各种支持巴勒斯坦建国以及声援美国大学学生的横幅。澳大利亚绿党参议员舒布里奇来到悉尼大学,与学生们一起要求该校切断与以色列大学和军火制造商的联系。天空新闻网报道称,墨尔本大学的上百名学生4月25日在校园内举行了类似的抗议活动。学生的主要诉求之一是要求墨尔本大学切断与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波音航空公司以及英国武器制造商BAE系统公司等军火生产商的关系。
  巴黎政治学院是法国大学生反战抗议的风暴眼。近日,高校林立的巴黎七区爆发学生抗议事件,几十名来自巴黎政治学院的学生聚集在学校门口,手举巴勒斯坦国旗,高呼亲巴勒斯坦口号,约50名亲以色列示威者随后到来,使紧张局势升级。警方将双方群体分开,分别驱离。当晚,巴黎政治学院校方与抗议学生达成协议,校方承诺下周将举办一场大规模内部辩论,讨论学校在巴以冲突中的立场。随后,巴黎政治学院关闭了所有大学建筑,并将课程转移到网上。巴黎政治学院是全球最顶尖的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学府之一,被誉为“法国政治家的摇篮”,二战至今共培养了包括现任总统马克龙在内的8位法国总统中的6位。
  在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的学生组织示威、静坐和绝食。英国华威大学“华威与巴勒斯坦站在一起”团体的学生占领了位于英格兰的校园广场。英国莱斯特大学学生也举行了抗议活动。上月,利兹大学的学生占领了一座校园建筑,抗议该大学支持以色列的行为。
  《今日美国报》称,从伦敦到日内瓦,欧洲各大学校园抗议以色列、支持巴勒斯坦的活动此起彼伏,虽然它们看起来不像哥大等美国大学的抗议活动那样具有对抗性,也没有获得全球媒体的关注。
   示威浪潮冲击拜登选情
  随着加沙局势持续恶化,平民伤亡不断增多,拜登对巴以冲突的处理方式和管控能力受到普遍质疑。正在蔓延的高校反战示威活动,放大了年轻选民对拜登加沙政策的质疑声。相关民调结果显示,拜登在年轻选民中的支持率领先共和党前总统特朗普,但他的优势已没有4年前那么明显。
  政治分析师戴维·舒尔茨认为,大规模学生抗议可能影响拜登的总统选举选情,“民主党需要非常高的年轻选民投票率才能赢得选举”,否则形势将对共和党有利。曾在2018美国中期选举期间担任民主党国会竞选委员会执行主任的塞纳也认为,学生抗议给拜登选情带来挑战,“我最担心的就是年轻人”。
  明尼苏达大学学生玛吉·莫伊尼欣说,该校发起抗议的学生“不会投票给他(拜登)”,因为他们对拜登处理巴以冲突的方式极为不满,“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投票时勾选了‘不作承诺’”。
  “不作承诺”在民主党党内初选时被美国媒体称之为“抗议票”,即选民只表达党派倾向,但不支持某个具体候选人。在大选“摇摆州”密歇根州2月27日晚结束的初选投票中,拜登击败竞争对手,但超过10万民主党选民在选票上勾选“不作承诺”选项。因不满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拜登政府“拉偏架”,密歇根州的活动人士发起投“抗议票”活动,以此向拜登抗议。
  拜登的竞选团队试图淡化学生抗议活动对竞选的影响,称示威者只是选民的一小部分,不过是“吸引了不成比例的媒体报道”。也有民调结果显示,与巴以冲突相比,经济等其他议题更受到年轻选民的关注。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会官员直言,年轻人不断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加沙战争景象、饥饿的儿童,以及拜登政府无节制军援以色列的新闻报道,这对民主党人来说确实“是一个问题”。
  综合新华社、央视、《光明日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