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期关于智界 S7 的相关舆论,奇瑞新闻发言人金弋波 1 月 31 日回应称:网上传言并不属实,高管离职也并非因为合作项目的原因。
金弋波表示,为了给用户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奇瑞与华为正在全力推进智界 S7 生产交付工作,已投入更多的资源,并将继续深化合作,持续为消费者带来具有卓越驾驶体验和智慧化水平的智慧出行产品。
回顾舆论起因,还是近期沸沸扬扬的智界 S7 交付问题。有媒体报道:智界无法交车的原因是华为未开放最基本的刷写版本,流水线上的工人无法刷写软件,这最终导致智界 S7 的交车延期。面对这一情况,一位 Top 20 级别的奇瑞分管副总直接发了邮件给所有人,痛骂华为对奇瑞没有基本的尊重,随后引咎辞职。
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华为近期第二次陷入与合作伙伴之间的 " 主导权 " 争议。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 2024 年 1 月 12 日的全球伙伴大会上也表示," 华为的智选车模式有问题 "。
不断扩大的华为 " 朋友圈 "
近几年,中国汽车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燃油车的辉煌逐步褪去,电动化、智能化成为消费者的购车新标准。而在其中,华为凭借智能技术、品牌影响力,为汽车智能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旗下合作品牌问界、阿维塔等已然成为了新能源车企中备受关注的品牌。
公开信息显示,华为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汽车业务模式。
第一种是零部件 Tier1 模式,主要为车企提供车联网模块、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标准化部件以及电机电控等产品;第二种是 HI(Huawei Inside)模式,华为方主要提供自动驾驶软硬件、智能汽车全栈解决方案,目前合作品牌有阿维塔和极狐等;第三种是智选车模式,华为深度参与产品定义和整车设计及营销,目前合作车企有赛力斯、奇瑞、江淮和北汽。
在三种模式中,智选车模式华为参与程度最深,目前合作品牌市场表现也最好。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1 月 28 日,由华为和赛力斯汽车联合打造的问界品牌本月销量已达到 2.81 万辆,登顶新势力品牌第一。
在问界品牌的成功光环下,华为旗下一系列 " 界 " 也正蓄势待发。2023 年 11 月 28 日,华为与奇瑞合作的智界发布首款车型智界 S7;2024 年 1 月 14 日,有消息称,华为与北汽智选车模式合作品牌确定为 " 享界 ",首款车型定位为中大型轿车,将于 4 月北京车展前正式发布;此外,华为与江淮合作的智选车品牌定为 " 傲界 ",且有三款大型车在研,分别覆盖轿车、SUV 和 MPV 三大品类,首款车发布时间将提前至 2024 年第四季度。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官方显示,除了享界、傲界,华为先后还注册了尊界、擎界、韵界、大界、尚界、幻界、骋界、耀界等 7 个 " 界 " 字类中文商标。
在打造华为车世 " 界 " 的同时,华为也在构建与车企之间更好的合作桥梁。
2024 年 1 月 16 日,华为以 10 亿元注册资本成立了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含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智能车载设备销售等。知情人士透露," 引望 " 就是华为车 BU 成立的新公司。
就在同日,华为车 BU 独立运作的首个合作方长安汽车也透露更多细节。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长安与华为的新合资公司暂定名为 "Newcool",涉及七大领域业务,华为未来目标是持股降到 30% 以下,长安汽车计划在新公司中股权比例不超过 40%。
未来,新公司将致力于成为汽车智能驾驶系统及部件产业领导者,并作为服务于汽车产业的开放平台,对现有战略合作伙伴车企及有战略价值的车企等投资者开放股权,成为股权多元化的公司。华为常务董事、终端 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董事长余承东在去年的智界 S7 发布会上曾公开表示,除了长安汽车之外,华为已向赛力斯、奇瑞、江淮、北汽发出股权开放邀请,并希望中国更有实力的如一汽等车厂来共建、参与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产品。
为了共赢,还是为了平怨?
从暂定名为 "Newcool" 的新公司运营模式来看,股权多元化将有利于华为与车企进行更深度的利益捆绑,也有利于车企在合作中提升参与度与主导权。
从目前释放的信息来看,这是一个合作共赢的计划。但回顾与华为合作的众多品牌,或许模式的革新,不止为了共赢,也是为了 " 平怨 "。
除了本次引发舆论的奇瑞,目前广汽、长安均对华为表达过不满。
2021 年,广汽集团发布公告称,广汽埃安将与华为共同实施 AH8 项目,双方将基于广汽 GEP 3.0 底盘平台、华为 CCA(计算与通信架构)构建的新一代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搭载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联合定义、共同开发、共同打造面向未来的一系列智能汽车。
但在 2022 年 8 月初,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在公开场合表示:" 华为是大牌的供应商,它的价格比较高。我们想跟华为合作,会发觉基本上没有议价能力。"
肖勇还表示,车企做产品,应该综合考虑科技创新与合理成本。此后,广汽埃安与华为合作 " 告吹 ",双方仅保留供应商和采购方关系,广汽埃安重新自主研发该车型。
2023 年底,有报道称阿维塔 12 产能无法提升,主要卡在芯片上。时隔不久,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全球伙伴大会上表示:" 希望我们的合作伙伴不要误导消费者,领先就领先,但是要适当一点。"
言语之间,均在暗喻余承东常说的 " 遥遥领先 "。值得一提的是,朱华荣还表示 " 智能车模式是有问题的 ",并详细解释了为什么长安在与华为的合作中会选择 HI 模式而不是智选模式。
" 做汽车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 ",他表示,选择 HI 模式一是要有利于打造自身品牌,符合长安集团战略布局;二是长安发展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独立品牌更易运营;三是要做对用户负责任的公司,在 HI 模式下如果出了任何问题,责任能够更为清晰的界定,能够由阿维塔、由长安负责。
如今,与奇瑞合作的智界 S7 又被曝交付进度受阻,每天只能交付几十台车,引发了大量预订用户的不满。
多位智界 S7 预订车主对外发声,他们在发布会(2023 年 11 月 28 日)就下订了,最初智界工作人员承诺 12 月交付,但随后交付日期却被一再延长。而新下订的用户,被告知需要等待 4-6 周才能提车,目前新下定用户则被推迟到了 10-12 周。
为了平息车主的催促,智界推出了 " 延迟提车补偿政策 ":每延迟提车一天,发放给车主 200 元现金补贴,上限 10000 元。
对此,华为终端 BG 智选车业务部总裁汪严旻解释道:" 智界 S7 采用了新的平台、供应链和技术,产品初期良品率未达到大规模量产的要求,导致某些零部件及软件拖了生产的后腿。"
作为供应商,华为如何适度发挥主导权?
如此混乱的局面,显然不是华为的初心。自进军汽车领域,华为便多次对外强调自己供应商的角色定位。
2023 年 3 月,华为旗下合作品牌问界因使用 "HUAWEI 问界 " 标识,引发了外界疑问。对此,华为内部迅速发布华为创始人、CEO 任正非亲自签发的《关于华为不造车的决议》,再次强调华为不造车,有效期为 5 年。此外,公告还对华为标志在汽车设计上的露出提出了严格要求,强调不能使用华为 /HUAWEI 出现在整车宣传和外观上。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也曾公开表示:" 中国不缺华为品牌的车,但缺乏真正拥有核心技术的汽车部件供应商。华为不早车,基于这么多年积累的 ICT 技术,来帮助车企造好车。"
对于最早采用智选车模式的问界品牌,华为同样是 " 掏心掏肺 " ——不吝技术、不吝产品,甚至将问界的车摆到了自己店内,大大提升了问界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
在华为和赛力斯的双方努力下,问界作为一个国产豪华品牌,迅速实现了月销量破 2 万辆大关的成绩,今年 1 月份离 3 万辆也是近在咫尺。据公开信息显示,问界目前已发布问界 M5、问界 M7、问界 M9,价格在 25 万— 55 万元区间。
对此,有行业分析师表示:" 车企选择与华为合作,是想快速提升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水平,提高品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但在华为广撒网的合作模式下,车企失去了招牌优势,也丧失了研发主导权。"
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也曾说过:" 上汽不愿沦为躯壳,要将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意指不愿放弃智能驾驶等关键技术的自主权。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华为的舆论争议,华为的有力竞争者、Tier1 巨头博世智能出行集团也发表了观点,其中国区首任总裁王伟良表示:" 华为从目前来讲它事实上已经参与了造车,它正在形成自己的华为汽车品牌,虽然它不用自己的名字。有些事情博世是永远不会去做的,比如说他去做这种问界的车子,跟车厂深度绑定,博世永远不会做的。"
不管是企业的指责还是博世的评价,本质上都是因为产品销量未达预期。而综合来看,随着华为的合作方不断增多,车企通过 " 含华量 " 来提升汽车销量的希望越低。面对愈发内卷的市场,企业如何重回找回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是破局关键。与此同时,华为也需要提升零部件产能、平衡自身与车企之间的关系、通过降低规模成本实现与企业的合作共赢。